巴菲特的故事之一美元的假设
巴菲特的目标是:选择能将每一美元的保留盈余,转化成至少有一美元市场价值的公司。如果该公司的经营者,长久以来一直将他们公司的资金做最佳的投资,那么经由这种侧验方式,将能很快地突显出其优异的报酬率。如果把所有的保留盈余都投资在这样的公司,并且得到高于平均水准的报酬,那么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将成正比大幅上涨。
从1973年到1992年,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它的业主赚了17.55亿美元,从这些盈余中公司拨给股东2.99亿,然后保留14.56亿,转投资于公司本身。在1973年,WPC的市场总价值是8000万美元。从此以后,其市场价值就一路上涨到27.1亿美元:从1973到1992年间,其市场价值总共上涨了26.3亿美元。在那20年间,WPC为它的股东所保留的每一美元盈余,经转投资后其市场价值增值为1.8美元。
自1988年以后.可口可乐公司的表现变得非常突出。在1992年,它的股票每股从10美元升到45美元,其绩效已经超越史坦普工业指数。从1987年以后,可口可乐的市场价值已经从141亿美元上涨到541亿美元。当支付28亿美元股利给股东,并由保留盈余的转投资中获得42亿美元的时候,公司已经产生71亿美元的盈余。对于公司所保留的每一美元盈余,它已经创造9.51美元的市场价值。从1988到1989年,柏克夏在可口可乐公司投资的10.23亿美元是值得的。在1992年之前,这项投资的价值达39.11亿美元。
在1988年和1992年之间,可口可乐公司这种富戏剧性的增值,已经减低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市价和实质价值之间的安全边际。一些投资人争论可口可乐价值被高估,而且暗示公司很难重复它过去几年来优秀的经济状况,和看好的股价涨势。罗伯特·葛苏达的目标是,浓公元2000年以前,将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值加倍。葛苏达指出,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建立迈向西元2000年的企业组织,他说:“我们在90年代的任务,是将叮n可乐公司变成惟一能将产品带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的行销配送企业。要做到这点,主要是借由增加下列国家每人饮用可口可乐饮料的平均消费,如:东欧、前苏联、印尼、印度、非洲和中国大陆等国家,这么一来,公司将会达到加倍销售的目标。虽然这些国家从未达到美I1的平均消费(每年度每人二九六个八盎司包装的消费量),但是在这些开发中国家里,任何点消额的增加,都会增加许多利润。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每人每年消耗少于16盎司的饮料。光中国大陆、印度和印尼的那些消费机会,可口可乐公司就能够在下个世纪持续增加其财富。
除了企业在经济价值上的吸引力之外,还包括了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如何完成“创造股东持股的价值”这样一个大目标。如果巴菲特选择公司的标准是长期发展远景看好,且公司由一群有能力和以股东利益为第一优先的管理者所经营,它们将随着日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而获得证明。
我们知道。长期而言,股票市场会很理所当然地遵循企业的实质价值,虽然在任何一个年度里,除了其实质价值之外,市场价格可能因各种理由剧烈起伏。同样地,巴菲特解释说,对于保留盈余也应该采用这样的观点。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公司不能将保留盈余做有效的运用,那么该公司的股票在股市就无法有令人满意的表现。相反地,如果公司因增资而产生的报酬能够超越平均的水准时,这项成功将会反映在日益增加的股票价值上。
以巴菲特的快速检验来看,这种股票市场价值的增加应该至少符合保留盈余的金额一如果增加的比保留盈余高,当然更好。巴菲特解释,总括来说:“在这种公开拍卖的超大型竞技场里,我们主要的工作,是要选择那些具有下面经济特性的公司:可将每一块钱保留盈余,确实转换成至少有一块钱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