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合伙投资基金的经营对巴菲特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巴菲特失去了起步的领先地位(即到1970年时资产2500万的记录),如今他也不会成为亿万富翁。就他目前的成就而言,五六十年代他所进行的各种投资与他后来所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同样重要。然而巴菲特的身份显然是自他接管伯克夏以后才得以发生转变的。那时他最重要的目标是年复一年地增加伯克夏的账面价值,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小规模的困难和经济转向对它不再有任何影响。同其他伟大的基金经理一样,巴菲特购买标准-普尔500股票是他从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并把握机会的标志。他的朋友,作家大卫·克拉克(DavidClark)曾说:“这也许是沃伦最非凡的行动。他与其他职业投资者买卖同样的股票,但成就却超过了所有人。”
到70年代末,巴菲特抛弃了格雷厄姆最严格的价值导向原则。他此时的投资哲学更接近于与格雷厄姆同时代的基金经理和作家费利普·费雪(PhilipFisher)。格雷厄姆的方法代表了诞生于1929年经济崩溃和大萧条的对待股市的讽刺态度,而费雪则从这些心理陷阱中发展出一套新的观点,即认为股市是美国经济每一步增长的真实反映。根据费雪的“增长导向”的方法,社会总产出的不断增长必然同时反映在公司的销售、收入以及公司估价之上。如巴菲特所说,继续将资金倾注在廉价股票上“只会留下一阵金色烟雾”。这就像花钱买一辆报废的二手车一样,或许它还能完好地跑上一会儿,但最终它注定会将你的精力全部吸干。
巴菲特从廉价股票投资者的转变十分合理。将伯克夏·哈撒韦建成一个财务发电站不能只靠投资于诸如罗克伍德可可公司(RockwoodCocoa)、桑伯恩制图公司(SanbormMap)、西部天然气公司、坦普斯特制造公司(DempsterMillManufactur-ing)、霍克柴德公司(Hochschild)、科恩公司(Kohn&Co.)以及蓝片邮票公司(BlueChipStamps)等7家他早期曾关注过的公司。随着伯克夏的成长,巴菲特的投资也必须同时成长。他只能期待偶尔会狂乱的股市能给他带来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