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你是一个公司的所有者,你肯定不愿意在公司只增值10%-20%的时候就出手卖掉公司吧。公司的所有者会选择继续经营公司,使公司的价值继续增加,这样才能使长期的收益最大化。在投资股票的时候,你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即使你只买了100股该公司的股票,你仍然应该像公司的所有者一样思考。追求公司价值的长期增长,而不是只看短期的价格波动,这才是理性的投资之道。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践行“公司所有者投资思想”的例子比比皆是。1976年,巴菲特开始把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资金投入GEICO汽车保险公司,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已在GEICO汽车保险公司累计投入了4 570万美元。因为GEICO公司的股票回购计划,虽然巴菲特并没有进一步追加投资,但他在GEICO公司的股份仍然自动达到了51%。199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花2.3亿美元收购了GEICO公司剩下49%的股份,也就是说,到了1996年,巴菲特当年购入的GEICO公司51%的股票的市值已达到近2.39亿美元。为了计算方便,让我们假设巴菲特于1976年购入了GEICO公司51%的股票,那么1976-1996年这20年内,巴菲特的这笔投资从4570万美元一路增长到了2.39亿美元,增值了足足52.36倍。
这笔投资的年回报率高达21.88%。
通常,如果一笔投资能有500/w- 100%的回报率,那已经是相当诱人了,当股价涨到那个地步,很多投资者会选择出售股票。如果巴菲特在GEICO公司的股票涨了50%或者100%的时候就抛售手中的股票,那么这笔投资就不会有日后52.36倍的惊人回报率。为什么巴菲特能够抵挡住“见好就收”的诱惑呢?因为他一直是在以一个公司所有者的心态,而不是一个交易者的心态进行投资的。
1976-1996年这20年间,GEICO公司的股价有过大涨,也有过大跌,如果巴菲特用一个交易者的心态进行投资,他必然已经在某个合适或不合适的时机将GEICO公司的股票脱手,获得一些短期的利润,收回成本,以便进行下一波的投资。下一波的投资未必总是好的投资,巴菲特可能会赔钱,或者至少可能不会像持有GEICO的股票那么赚钱。因为巴菲特把自己看作GEICO的所有者,因为他坚信GEICO公司的成长潜力,所以他没有为了短期的利润而放弃长期的潜在升值空间。巴菲特成功地创造了投资的神话,正是因为他一直以公司所有者的心态来看待投资,他的目光够长远,不看短期的利润,而着眼于长期的升值潜力。
除了GEICO公司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看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例子。1965年,巴菲特抱着公司所有者的心态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开始,巴菲特考虑过发展这家公司的纺织业务,但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于是,巴菲特放弃了那个念头,转而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流并购其他的保险公司,然后再用这些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收入购买其他公司。后来,巴菲特解散了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所有的合伙人都得到了清偿,根据每个合伙人的个人意愿,他们有的选择现金清偿,有的则选择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在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解散以后,大部分合伙人选择继续和巴菲特合作,把资产托付给巴菲特管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非常明智的。1964-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账面价值增加了434057%,而该公司的股票价值几乎与账面价值一致,在这45年内,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20.3%。
如果1965年你用你的10万美元资本购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并且一直持有这只股票,那么到了2009年,你的10万美元将会增值为4340万美元。如果你不是像这样以公司所有者的心态长期持有该股票,而是像一个交易者一样在股价翻倍的时候立刻将其脱手,那么你的10万美元只能增值为20万美元。20万美元和4340万美元的差距,就是错误的投资理念带给你的损失。那些在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解散以后选择继续跟随巴菲特的合伙人,如今都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上还有幸见过其中几位合伙人。
是什么使这些合伙人的身价大涨,轻松步入百万富翁的行列呢?就是这种像公司所有者般投资的投资心态。在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44年内,巴菲特从未抛售过自己公司的股票,因为他始终把自己看作公司的所有者,巴菲特坚信自己公司的赢利能力和成长潜力,这种坚定的信念最终变成了高额的长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