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北京、深圳、广州多家券商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近期开展券商公司债券业务的检查工作,现阶段券商正进行“自查自纠”工作。
新一年的公司债检查开始了。
从多家券商人士处获悉,多地证监局开展公司债业务检查,首先要在3月完成自查,随后进行现场抽查。而在此次检查过程中,公司债与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主要检查对象。
在债券到期兑付压力仍存的背景下,如何提前发现风险仍然是重点工作,今年年初两地交易所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而在此次检查工作中,存续期的项目亦在自查范围内。
公司债检查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北京、深圳、广州多家券商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近期开展券商公司债券业务的检查工作,现阶段券商正进行“自查自纠”工作。
从进展来看,各地情况不完全相同。比如深圳证监局要求辖区内的券商在3月30日前报送自查报告。广东证监局相对较早开展,2月15日下达通知,并要求3月15日前交报告。
深圳一家小型券商人士表示,自查工作内容较多,“我们最近都是加班加点完成,要看底稿和流程是否规范,压力很大”。
据了解,自查内容包括内控建设和执行质量;从时间范围来看,存续期项目也在自查工作内。
前述深圳小型券商人士谈到,总体而言,今年检查内容与往年相似,比如信息披露与募集资金运用就是每年检查的常规项目。
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自查重点主要对存续期项目进行检查,对发行人偿债能力较为关注。
尽管每年检查内容接近,但今年的严监管标准依然不会放松。“债券风险是最近几年来重要防范对象,去年在现场检查也发现很多问题,今年会更为严格。”该名小型券商人士表示。
根据2017年12月证监会披露的公司债券发行人现场检查工作公告,证监会在去年完成263家公司债券发行人的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募集资金挪用或转借他人、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未准确披露募集资金使用信息、重大事项披露不及时、非经营性资金占款披露不完整等。同时还对中介机构履职情况进行延伸检查,对受托管理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12项,日常监管措施48项。
此外,在今年开展的债券业务检查中,资产证券化业务被纳入检查范围内。前述深圳小型券商人士表示,主要因为ABS业务发展迅猛,成为券商不可忽视的重要业务品种,今年会有较多产品到期,风险点不可小觑。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孟祥娟表示,2018年资产证券化业务到期规模较大,要关注存续期管理。据其测算,2018年ABS到期规模约为7220亿元,比2017年规模增加49%;同时考虑到ABS提前偿还的情况较多,实际到期量会高于测算值。其中,证监会主管ABS到期量为5472亿元,相比其他主管机构来说,规模最大。
基金业协会在3月5日公告的2017年度资产证券化业务备案综述中提到,通过管理人报备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存续期日常报告,协会关注的风险主要有五类,一是专项计划现金流归集出现问题,如现金流归集路径异常、未按时归集现金流等问题;二是专项计划实际归集现金流相比预期减少20%以上;三是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发生不利调整;四是专项计划启动相关增信措施,如启动差额支付等;五是专项计划发生实质性违约。
据了解,在券商自查工作结束后,下一步将是证监局的现场抽查。
存续期风控强化时
从今年债券监管方向来看,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进一步加码。
据了解,由于此前有部分受托管理人存在对信用风险管理重视不够、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工作不到位、相关人员勤勉尽责不够等情况,同时从2018年起,债券到期兑付压力将逐渐增大,基于此,今年2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而在3月6-7日上交所还举办公司债券存续期定期报告及风险管理培训,会上主要在信息披露及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
据沪上一家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在风险管理方面,监管层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比如进行信用风险监测时,监管层要求要提高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调不能使用通用问题来进行监测发行人。”
在相关负责人履职问题上,监管层要求受托管理人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债券、风险管理事务等的高级管理人员应亲自带队进行风险类及相关债券的现场风险排查,“不能像以往仅仅由项目组或部门负责人来进行”。
同时,在受托管理责任上,监管层认为受托管理人不能因为发行人未提供相关资料来逃避受托管理责任。
此外,在风险分类中,当发行人触发财务指标“红线”,但受托管理人未将其列入关注类时,受托管理人需要向交易所进行说明。
前述深圳小型券商人士表示,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方向,“主要明确和落实责任主体,强调承销商要建立有力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强调要把信用风险控制重心前移,及早发现风险和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