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又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又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啊!”9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叶檀财经创始人叶檀在第二届中国成德同城化财富论坛上接受专访时说。
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叶檀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可以向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学习至少两大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打通基础设施。“长三角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非常便利,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这对于建立成渝城市群是很重要的。成都到重庆之间要通过各个城市建立星罗棋布的交通网络,但现在交通网络还不够便利。 ”她说。
其次是成渝地区各个城市要发展特色经济。“长三角地区是比较特殊的,相对来说比较成功,原因在于各个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不大,不管是苏南还是浙北,从上海到南京、苏州、杭州,经济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都不大,这使得当地发展比较均衡,也可以吸引特殊人才来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叶檀进一步解释,这使得各个城市间的布局非常明确,有的是做电商,有的是做高端制造,譬如上海就是做金融,各个城市的布局相对来说比较清晰,这是成渝城市群可以借鉴的。
“表面上,成都跟重庆是西南两大城市,但特色完全不一样:成都的娱乐和消费要好得多,重庆相对来说更集中在工业经济领域。同理,德阳、绵阳等地的经济特色各不相同,所以充分发挥各地经济特色应该会好得多。”她表示。
但在叶檀看来,就整体GDP而言,西南的经济看起来还不错,但成都现在面临着虹吸效应问题,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呈现输入状态,向周边城市的输出还不够。
“我认为尤其是在设立规划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跟周边地区互动,这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而不是光喊口号。 ”她说。
当被问道“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时,叶檀毫不犹豫地表示这又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以前,我们总觉得成渝地区工业基础与长三角相差很远,但现在整个西部地区发展很快,通过数字化等新技术,大家基本上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这就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叶檀以智能汽车为例进一步说明。
“智能汽车一定要在这个沿海地区生产制造吗?未必!譬如,成都的大学非常多,一些电商龙头企业与企业家有不少是从电子科大等西南高校毕业出去的。既然能在沿海做,企业家们为什么不能在成都做呢?”叶檀反问。在她看来,除了企业家, 成都的高校毕业生也非常务实、非常好用。“因此,应该充分发挥特色人才优势。”
除了搭乘数字化等新技术的“东风”,另一机遇在于内需。
“双循环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循环就是内部循环,这与成都密切相关。”她解释,目前,西部的GDP增速看起来要比东部要高得多,原因就在于内需。
“往往来说,中西部地区人口会比沿海地区人口多,重庆没有分出去之前,四川是人口第一大省。但重庆分出去后,现在四川的人口又开始上升了。如果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消费就能起来。”叶檀指出,成都在全国的消费是相当不错的,从内循环角度来说,市场非常大,因此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过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