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 李赫
2019年10月18日,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前值6.2%;前三季度GDP同比6.2%,上半年为6.3%;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5.6%,上半年为6%;前9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上半年为5.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5%(上半年为10.9%)、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5%(上半年为4.1%)、制造业投资2.5%(上半年为3%);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上半年为8.4%;前三季度出口金额增长5.2%,进口为-0.1%,上半年分别为6.1%和1.5%。
整体上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叠加通胀上行,三季度呈现类“滞胀”状态(图1)。虽然9月呈现了季末经济数据跳升的现象,但今年GDP同比与去年相似,都是逐季“下台阶”:一季度GDP同比6.4%,二季度GDP同比6.2%,三季度GDP同比6%。如此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从两个链条传导而来,一个是“中美贸易摩擦—出口承压—企业利润下滑—制造业投资较弱”,另一个是“房地产政策紧缩—居民财富效果减小、企业贷款担保受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可选消费下降”。第一个链条是从外部传导至我国,第二个链条是房地产系统风险过高,不得已而为之。而“飞起来”的猪价,又带动CPI快速上行至3%,类“滞胀”状态呈现,经济动能较弱。
图1:三季度经济类“滞胀” 图2:汽车销量下行但占比保持不变
资料来源:Wind,前海开源基金
制造业投资、汽车消费和出口将成为经济主要拖累因素。制造业投资和出口是受第一个链条影响,也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导致外部需求较弱,出口持续低增速,企业利润较低,对未来经济预期较差,制造业投资减弱。
由于前几年汽车产业政策支持、外加市场饱和,市场正在进行一场汽车行业的去产能。从2018年7月开始,汽车销售量长期以来是处于负增长(图2),所以汽车消费在社零占比中应该逐年下行。但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数据中可以看到,汽车消费占比从去年7月以来,一直保持这28.5%左右的占比,也就是说限额以下汽车企业的消费数据必定比较“难看”。2019年三季度的汽车产能利用率是76.1%,比2017年四季度下降了7.5个百分点,预计汽车的去产能将持续进行。
从较弱的经济中,我们能看到一些“闪光”的经济亮点,预计四季度大概率经济将短期企稳。基建投资持续回升,有助于托底经济;金融数据连续三个月上行,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转向,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再起;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大概率下个月将达成协议,外部压力减小;翘尾因素影响回升,有助于PPI企稳;库存周期行至底部,四季度大概率补库存;随着PPI企稳、企业开始补库存,企业利润大概率也将回升。
中国经济有压力,但也有“亮点”,不应过度悲观。今天权益市场大跌了1.32%,这是由于市场上对于三季度经济数据过度悲观的反映。展望四季度,随着经济企稳、风险偏好回升、盈利修复,这些都将是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