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选股十二定律
巴菲特从多年投资经验中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律和策略,即著名的“十二定律”,如图1.3所示。
图1.3巴菲特的选股十二定律
1.企业定律
企业定律又分为3条,具体如下:
(1)企业必须简单且易于了解。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自己所做投资的了解成正比,只有全面了解一家企业,投资者才能有的放矢。巴菲特在几十年的经营中拥有的企业全都在他的“竞争优势圈’内,且都有高度的了解,而圈外的企业,投资潜力再大他也绝不涉足。
(2)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必须稳定。巴菲特认为,重大的变革和高额的报酬是难以交汇的,那些长期以来持续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往往才是报酬率高的企业。
(3)企业长期前景必须看好。巴菲特很重视寻找那些拥有特许权的企业。所谓特许权就是指该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具有稳定的消费需求,没有近似替代产品。这样的企业可以持续提高价格而获取利润,即使在供过于求或潜能尚未完全利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量,而且这样的企业往往拥有经济商誉,有较高的耐力承受通胀带来的影响,即使经济不景气或经营管理不善也仍可生存。
2.经营定律
经营定律又分为3条,具体如下:
(1)经营者必须理性。巴菲特欣赏那些将现金盈余投向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计划内经营者,他认为那些在找不到这样的计划时勇于将盈余归还股东的经营者才是真正为股东服务,才是理性的。
(2)经营者必须对股东诚实坦白。巴菲特认为只有完整翔实地公布营运状况,并像公开自己的成功一样勇于讨论自己失败的经营者才值得信赖。而他自己作为董事长,也正是这么做的。
(3)经营者应当有勇气抵抗盲从法人机构。有许多经营者会因为盲从而失去理性,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巴菲特认为,能独立思考、抗拒依附他人的经营者才有竞争力。
3.财务定律
财务定律又分为3条,具体如下:
(1)考察股东枳益报酬率,而非每股盈余。因为在企业保留上一年盈余增加资本的情况下,只有前者考虑了公司逐年增加的资本额,才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经营绩效。
(2)计算“股东盈余”,寻找高毛利率的公司。巴菲特认为,原来意义上的会计盈余由于各公司资产不同而缺乏可比性,只有将折旧损耗和分期推销费用加上净利减去资本支出,由此得到的股东盈余才可反映企业价值。而高毛利率则不仅反映出企业的强大,也反映出经营者控制成本的精神。
(3)对于保留的每一元钱盈余,确定公司至少已创造了一亓钱的市场价值。在此巴菲特采取的方法是将净收入减去股利得出保留盈余,再找出公司现在与10年前市价的差价,两者加以对比。
在采用这些量化指标时,巴菲特是将4或5年的财务平均值作为衡量对象的,他认为长期平均值才可以真正说明问题。
4.市场定律
市场定律又分为3条,具体如下:
(1)计算企业实质价值。巴菲特选择那些简单、稳定的企业,以保证所有数据的高度确定性,之后预期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未来的现金流量,用30年美国政府公债利率加以折现。他并不加上风险溢酬,而是用最保守的方法来估计企业价值,以降低风险。
(2)以显著的价值折扣购入该股票。在购进价格和企业价值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安全边际”,这个“安全边际”的缓冲效果可以保证他不受到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影响。因此,当一些大企业暂时出现危机或股市下跌时,就是他毫不犹豫大量买进的时机。
(3)长期持有并管理手中的股票,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事实上,由于巴菲特坚守自己的定律,他很少能同时发现三家以上可让他有信心的企业,所以他常常将大得惊人的资金集中投资在几种股票上。
购入股票之后,巴菲特总是长期甚至打算永久持股,而这些股票总是回赠给他丰厚的利润。“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经营者,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正是因为时刻意识到这种双重身份,巴菲特才不会去关心股票的涨跌,也不会为了眼前有利可图而抛售手中好的股票,而是专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充分了解企业。他相信杰出的绩效总有一天会反映到股价上去。
他的投资经营方式也值得一提,他并不寻求大规模的转变,也不全盘控制,他提供长期资金并监督公司,让经营者继续执行公司的政策。这种“关系投资”模式果然为巴菲特赢得了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