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性背离”现象是比“顶背离”和“底背离”现象更具复杂性的一种“背离现象”。但产生原因很简单,是股价波动中技术数据值自身一种比较常见的纠偏动作。在出现“修复性背离”的初期阶段里,是比较难以和“顶背离”、“底背离”相区分的。
因为在相对比较短时间的市场走势里,其技术形态走势与“顶、底背离”形成时是很相似的。只有到了修复性背离的中后期阶段,由于股价始终横向波动在受到某条中长期均线的支撑之上或压制之下,才会比较容易区别和确认“修复性背离”的成立。“修复性背离”现象基本上都出现在股价波段运行的中部位置,也就是通常所见到的股价横盘震荡位置区域。
一般在此运行位置本身就增加了分析判断市场的难度。如果过早地下技术判断,反而往往会把“顶、底背离”现象和“修复性背离”现象相混淆,从而出现操作上的混乱和错误。
“修复性背离”的产生原因比较简单。重点是“技术纠偏”和“修复性”,“背离”只是由于股价在做“修复性”的动作时才引起的背离现象,所以,这里的“背离现象”不同于“顶、底背离”。
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对股价的总体运行方向产生扭转性影响,而仅仅只是对股价的运行方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某个数据值(比如某个指标)出现“修复性”动作而产生“背离现象”的过程中,股价的运行方式会有一些变化(比如从攻击形态改为横向震荡形态),但股价的总体运行方向却并不会发生扭转性质的改变。
“修复性背离”的现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基本上都发生在一个阶段性攻击形态的中间部分;而且“修复性背离”现象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比“顶、底背离”现象长,有时会由三个以上的单顶(底)背离现象组合形成。“修复性背离”现象在一波趋势性的阶段行情中不一定只出现一次,有时在比较长的攻击趋势行情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或三次。
实战中,很多人经常百思不解的是,出现背离现象后,股价只是出现了一些比较小幅度、短时间的波动动作,但股价的运行方向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就是“修复性背离现象”的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