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同样,股票投资领域也存在相似的状况。任何一支个股都是从属于一个行业的,一个行业股票走向的高低,将直接在股市上反映出来。而行业股票的状态又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股票和基金市场状况,而由股票和基金市场的状况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很多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索罗斯才能够并且十分善于针对行业的整体情况,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自已投资的成功铺垫道路。
索罗斯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此起彼落的,即使目前来说,这个行业的股票很高,但它也有走低的时候。他提醒投资者,此刻需要细心留意这个行业的变化,因为,行业的变化将使投资者判断出股票的涨跌趋势。索罗斯并不喜欢一次投资很多行业的股票,因为他对介入哪些行业或企业、何时介人及怎样介入十分的慎重。
索罗斯反对盲目入市。他告诫道:如果在投资某一只股票时找不到合适的进人机会,就不要为了短期的回报去投资。
由于难以把握投资市场中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索罗斯一般在决定人市前,会从以下方面去判断投资时机:
1.洞察某一行业的重大变化,慎重投资。比如,当一个行业出现灾难性事件,或者因为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破产、兼并或者倒闭时,行业的龙头企业必然产生,并且在崛起中带动整个行业从低谷中走出。但是,股市之后会有反弹的表现。索罗斯还提醒投资者,并非所有行业出现这种情况时都具有投资的价值,只有当所选择的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还拥有一定的行业基础时,才值得投资。
2.密切关注在国家利益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行业。所要投资的行业必须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通常会得到政府的扶持,这些是索罗斯投资的重点。往往当这个行业出现危机时,政府都会注资挽救,索罗斯便会在这时候抛售股票,然后从中获得丰厚的利闰。比如,索罗斯投资的美国军工企业等,就是看准了这一点。
3.抓住强盛的行业及时投资。变化万端是股市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强盛的行业,股票也会出现大跌现象,也会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在一个阶段变得低迷。但要明白的是,优秀的股票同样会有下跌的表现。而与一般股票不同的是,这种股票在股价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随着股价的降低,这时候投资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人。
4.新兴行业和发展潜力大的行业。这类股票属于成长型,如果能够把握住未来市场的走向,就会得到巨大的利润。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索罗斯就判断美国美容行业是发展潜力很大的行业,他决定立即介人投资,最终得到了丰厚的收益。索罗斯也是华尔街上最早投资海南航空的投资家。当时海南航空率先到华尔街融资,索罗斯立即意识到未来的国际旅游业发展不可小视,并依据判断做出了投资决定,后来得到了高额的回报。索罗斯对投资于新兴行业和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具有很大的兴趣,他投资百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索罗斯认为,在把握以上几点的基础上,还要认识到介人时机的市场供求变化。在经济形势大涨的前提下,股票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准确把握供求关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并随着供求变化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方能够在危机之中发现投资的商机。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树枝也不会向土地里长,股票也一样。”这是一位投资大师曾用来形容股市价格变动的一句十分形象的比喻。索罗斯当然也十分明白这样的变动。而他制胜的秘诀之一就是, 他在投资策略上具有超乎常人的判断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投资经历中宝贵经验的结晶。索罗斯运用自己的判断,在广泛的国际投资市场中不断实践,最终达到无限扩大自己的利润的目的。
深入对商业知识的研究
泰戈尔说:荣誉背后总会有负担。很多人美慕索罗斯在金融领域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注意他成就背后所付出的一切。我们总习惯性地关注别人光鲜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而对于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苦涩的那一面。
对于索罗斯而言,自己之所以能在如此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常胜不衰,甚至能够翻江倒海,除了自己在宏观上对国际政治的关注和研究,与各国高层人士的交流之外,还源于自己对世界各地的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化、利率和货币等因素的研究,源于自己对商业知识的深人学习和认真研究。
面对变动多样化的市场环境,索罗斯从未有一刻的停止。他不仅关注基本的经济因素,还不断地扩大自己了解的范围。索罗斯一直坚持学习和研究更多的商业知识。他与合作伙伴罗杰斯订阅众多的商业报刊,其中包括很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在索罗斯看来,这是增加他对整个投资市场了解程度的有益方法。他感到,那些行业信息、广泛的资料以及不同的经济观点等,都有助于自己更有效地了解和把握市场,对自己的投资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也为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提供了便利。
索罗斯从来都不愿意相信那些市场分析家的观点,他认为那些所谓的市场分析家的技术分析理论早已过时,他们的股票分析报告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的是,索罗斯更加愿意把时间花在对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指数、金融指标、经济增长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上,他把使用经济基本理论看作是一个成功金融投资家的基础。
索罗斯对于商业知识的研究,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索罗斯觉得,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首先,投资者可以从这些内容丰富、涉猎广泛的行业杂志中获取各个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消息,从而确定自己未来的投资重点和方向。
其次,这些商业资讯中包含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多重资料,这对于投资者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和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在纷繁的投资领城中迅速找到一个成熟的投资市场,并因此而获得利润。
索罗斯的看法是,比一般的投资者更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动向,是一个投资者在商业投资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比如,在索罗斯和罗杰斯的合作期间,虽然不是很长,却配合得十分默契,像一台上了润滑油的机器。他们都认为,从华尔街地区的分析家那里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在罗杰斯看来,那些人只知道人云亦云。因此,两人都亲自选择股种。“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是他们的共同追求。为了实现这种对“突变”的追求,他们看了很多的书。
他们订阅了30种商业报刊,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华尔街日报》到法国的《纺织周报》再到英国的《金融时报》,一般人感兴趣的报纸杂志都是他的熟读对象,以便于寻找那些可能有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的内容。他们每天都要细心研究20或30份年度报告,以期发现一些有趣的公司发展材料,或者能感知到一点别人不能清楚地看到的较长时间内股市走向。
经过对商业知识的学习和大范围的研究,索罗斯往往能够发现或者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一些机会。比如,在1972年,索罗斯敏锐地感觉到在银行业即将有一次让自己大赚特赚的机会。
那时,银行业信誉十分不好,银行职员的职位被人们所唾弃。几乎没有人相信银行业能从酣睡中觉醒,当然,投资者对银行的股票也毫无兴趣。然而,索罗斯经过独自研究,发现高等商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新一代的银行家,他们的到来将为银行业带来新的变化。这些新银行经理正寻找银行业陷人低谷的原因。他们采用新的金融措施,使得银行的赢利不断上升。银行股票实际上不可能超出票面价值。许多银行都已把他们的平衡能力发挥到了极限。要想持续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本净值。
1972年,第一国家城市银行举办了股市分析家展览活动,并设宴招待他们。但这次宴会并没有邀请索罗斯,这却刺激他采取行动。为此,索罗斯写下了题为《发展银行之事实》的经纪报告,通过对银行股票的透彻分析,他提出:当银行股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股票将会降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银行股票开始.上涨,索罗斯果然从中获得了50%的利润。在同一年,索罗斯和罗杰斯也预见了食物危机。因为购买了化肥、农场设施和粮食加工业的股票,他们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之后,与罗杰斯合作,在军事工业,电子工业等方面均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收人。
索罗斯总能在一堆混杂的信息里,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搜寻出市场的漏洞,一旦发现了那个可行的切人点,他便会开始组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在有了一定投资意向后,如果有可能,索罗斯总是尽可能地实地调查。索罗斯总是亲自了解金融市场而不是道听途说。
索罗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毅力,让自已在金融的大海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航向。索罗斯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研究商业知识,久而久之,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投资理论。他相信,自己比大多数人强,因为他有理论,并且有一套理性的框架,他可以运用它。这是他的独特之处。
不断学习、研究各种商业知识,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商业领域的前沿。索罗斯做到了这一点。
经济风潮制造则钱机会
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结果。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正是市场波动带来的不同影响的见证。当今世界,“金融泡沫”随处可见,一不小心投资错误,就会-路赔到底。
提起“金融泡沫”,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市场风险、股价暴跌、金融危机等市场大波动,“金融泡沫”就像一个瘟疫一样,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索罗斯却逆势而行,大胆地与“金融泡袜”来了个亲密接触,并利用它为自己赚足了钱。
其实,政治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孪生姐妹,任何一方发生了变化。都会产生连带反应,进而极大地影响世界局势的稳定。因此,对于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来说,还要了解政治,时刻关注政治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思路和投资计划。正是基于这种对宏观视野的把握,索罗斯才在面对经济风潮之时,迎面出击而不是退缩逃避。
索罗斯认为,假如市场总是太太平平没有波澜,那么投资者就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因此,每当经济风潮出现之时,索罗斯就像一条鱼儿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水一样, 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
比如,在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采取了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防建设的政策。结果,美国经济一度全面上扬,表面上看起来,经济前景-片光明。但同一时期的世界上其他各国的经济形势一点也不明朗。相较之下,美国就成为很多投资者首选之地,于是将大量的资金投人美国市场。一时间,美国金融市场一派繁荣景象,投资者都认为赚大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众人皆醉我独醒。索罗斯此时又扮演-个唱反调的角色。索罗斯认为,这虽是一个刺激美国经济的政策,但刺激程度过大,也许会适得其反,并断言:“如果外资仍然持续涌人,美国整体上的对外借贷和负债成本就会增加。在此同时,新的外资进人美国金融市场的成本相对减小,当负债接近成本甚至超过外资来源成本时,一些不起眼的因素便会随时刺破已经出现的金融‘ 泡沫'。”冷静而清醒的索罗斯,透过活跃的投资交易,看透市场繁荣景象背后所隐藏的“泡沫”后,开始精心策划投资策略。
这年的9月,索罗斯拥有马克和日元这两种通货总量达7亿美元。而此时,马克和日元正在贬值,索罗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他依旧坚信自己的判断。他决定,先从调整股票结构人手,抛售那些受里根经济政策刺激而走高的股票,大量购进那些可能不久后就被收购的企业和地产保险公司的股票。然后,趁着美元汇价上升时高价卖出,低价兑换正在贬值的日元和马克。索罗斯相信自己正在等待着一场经济风潮的来临。忙完这一切后,他高兴地告诉助手:“我们赚大钱的机会就要来了,现在只需要耐心等待。”
如索罗斯所料,不久,美国财政部长在召开了“五国会议”后,签署了宣布美元开始贬值的协议。1985年9月7日一开市,美元兑换日元就开始走低,5天之后,索罗斯净赚5000万美元。兴奋的索罗斯在9月11日的交易日记中这样写道:“生平之最,在外汇市场上一周的获利,竟比过去四年的累积亏损还多。”然而他并没有就此停步,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美元被各国银行继续压低,到10月,美元已经下跌13%。索罗斯总计下了15亿美元的赌注,并且都是押在了马克和日元上。索罗斯因此赚了无数美元。由此可知,索罗斯虽然是一个不合常规却十分会分析与操作的投资者。
他之所以在这场战役中取得如此佳绩,是因为他善于积极利用经济风潮来为自己赚钱。索罗斯在总结的大起大幕理论中这样认为:经济风潮是投资者利用的很好的机会,必要的时候,投资者甚至要学会制造经济风潮,在市场的混乱中,使自己获得利益。当面对所产生的经济风潮之时,投资者唯-能做的就是做到冷静而客观地面对波动,采取理性措施,保证自己的利益。
比如,1992 年,欧洲汇率机制的变化带来了市场大波动,索罗斯不像其他人一样只看到混乱,而是透过混乱假象,看透市场所隐含着的巨大机遇。当时,欧盟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就建立欧元货币机制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公布在新世纪到来前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以及所属的单一货币。
但事情并非想象中一样地顺利发展。英德两国就利率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面对风起云涌的欧洲市场,索罗斯却感到无比的兴奋。索罗斯在向德国央行行长了解到德国不会理睬英国政府要求的这一事实之后,做出分析:货币汇率机制将要分崩瓦解。他认为先是货币汇率,其饮是利率,最后是股市普遍下跌。
基于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抛售70亿美元的英镑,购进60亿美元的马克,以及少量的法国法郎;又购进了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还投资了德国和法国的债券市场,并卖空了德国和法国的股票。索罗斯在这场酝酿已久的风潮中,运用自已惯用的杠杆手法,一举大赚了10亿美元。
恰当地利用经济风潮为自己谋取利益,是索罗斯的过人之处。但是,很多投资者因把握不准,很容易在此陷人极度亏损中。不过,在索罗斯看来,在这种场合下,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自己的实力。
索罗斯提醒投资者,只要在动荡的市场中保存好自己的实力,就能够在恰当时机转危为安,重新站起来。就如我们多次提到的1987年的惨败-样。在经济风波来临之时,如果自己的情况不算太好,就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先求得生存,保存实力,绝不可以孤注一掷。要想在经济风潮中赚钱,投资者就要认清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冷静和理智地面对市场。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如果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以大胆地尝试着牢牢抓住它;否则就要适时地退场,保存好自己的实力以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