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国内生猪市场虽然表现出抗跌现象,但依然缺乏利好回暖的基础。据悉,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的不断提高(2017年规模化比重达到58%左右),养殖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规模化企业的PSY水平可达到23~24,平均水平可达到20以上,据对150个标准化规模猪场监测,最近一年PSY同比增长1.2%),规模化企业的增量效应已经进入加速阶段。相对而言,我国百姓对于猪肉的消费增幅较为迟缓,老龄化比重上升、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都成为遏制猪肉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政府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日趋严格,同时也对规模化企业征收环保税,但这仍然无法阻挡规模扩张之后产生的增量效应。
1、5月猪价跌势虽缓却未见回暖迹象,供应过剩格局难改
进入5月以来,我国毛猪出栏均价继续处于弱势震荡格局中。截止至目前,今年以来我国毛猪价格累计下跌33.8%,同比下跌29%。同时,根据JCI数据显示,今年1-4月生猪出栏量约为2.2~2.25亿头,同比增加2%左右;生猪出栏体重同比增加2.5%上下,换言之,猪肉总体供应量呈现增长趋势,加之今年以来猪肉进口量也处于历史同期高点,整体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较为明显。
2、规模效应持续发酵,4月上市公司生猪销量同比继续增长
近几年生猪养殖收益好,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布局生猪产业,产能扩增明显。据了解牧原、正邦、温氏等大企业集团近两年来出栏量增幅较大。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显示,今年1-4月,我国生猪上市公司的生猪出栏量同比平均增长42%,温氏、牧原、正邦等企业的销售量明显增加。此外,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不少一条龙饲养集团的生猪出栏量也有明显增长。
由此可见,我国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实力在经过2015/18超强/超长盈利周期后进入厚积薄发的阶段,在散户/中小养殖户被环保、资金、竞争、风险等一系列的压力之下开始淡出市场,市场真正的角逐才刚刚拉开序幕。同时,在生猪养殖业风控工具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今年我国规模化饲养一条龙企业/集团也将面临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