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视角不同,对企业的资本回报情况通常有多个评价指标,较多使用的包括资产回报率(ROA, Return on Asset),净资产收益率或称股东权益收益率(ROE, Return on Equity),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反映企业盈利与为了赚取这些盈利而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越高的结果值表明企业在单位资本上获取盈利的能力越好。它们的差异在于所选取的“盈利指标”和“资本指标”不同,对企业回报率观察的侧重也截然不同。比如总资产回报率(净利润/总资产)是观察单位总资产上产出了多少净利润,是对总资产盈利程度的反映。而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x总资产周转率x权益乘数)则反映了单位股东权益利用资金杠杆后所获取的总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有多种计算方式,多尔西在《股市真规则》中的算法为:ROIC=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投资资本。与ROA和ROE的分子以税后净利润不同,ROIC的分子“税后净营业利润”忽略了少数股东权益对净利润的“折损”,也就是要将少数股东权益加回,也避免了所得税和利息的波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所以与税后净利润相比,它更能反映企业纯业务方面的完整盈利能力。
在ROIC中作为分母的“投资资本”也与ROA分母的总资产和ROE分母的净资产的简单清晰不同,它需要将总资产中“不参与业务活动的多余的现金甚至多余资产扣除”,还需要减去不附带利息的流动负债。简单讲,ROIC的优点是首先从盈利的角度它剔除了所有干扰到业务真实盈利水平的因素,其次从投入资本的角度它又剔除了不参与业务的多余资本,并且避免了资金杠杆对资本收益情况的扭曲。也因此,在《股市真规则》中多尔西对ROIC赞誉有加,称其为“久经考验的分析资本收益的比率,比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更全面、更好的度且盈利能力的工具。”麦肯锡公司绩效分析中心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ROIC有一个非常具有参考性的研究,他们对1965-2007年的45年间各个行业的ROIC数据和走势予以了统计和分类,如下表:
图1各行业ROC数据(1)
图2各行业ROC数据(2)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同时告诉我们投入资本回报率高的公司往一往保持它们的高收益,就像低ROIC的公司也往往继续保持在低水平一样,同一家公司在1995-2005年的几年中,那些ROIC开始低于10%的公司,有57%在2005年后依然低于10%,有28%转移到了10%-20%的一水平,而只有15%提高到了20%以上的水准。而开始的ROIC高于20%的公司,10年后依然有35%的公司维持在20%的ROIC之上,40%的公司维持在10%-20%,约有25%下降到了10%以下。
这些数据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说,2011年中国人均GDP大约是5400美元,这一水平正好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3年美国人均GDP为5230美元)的水准。从那时起哪些行业的ROIC始终处于高水准,哪些起伏不定,哪些良好稳定,哪些走了下坡路,值得思考借鉴。
虽然ROIC在反映企业真实的业务盈利能力和对业务投入的真实资本上的回报率有很好的参考性,但它作为一个价值指标而言在我看来还是问题不少的。首先它的计算过于复杂,其中对于哪些资产并未参与业务,多少现金是属于多余的,也许对于业务非常简单并且资产负债表也很清楚的对象来说还好办,但对于业务和资产都很庞杂的企业来说就无从得知了。其次,ROIC的意义并不直接,高的ROIC并不表明投资者可以真的获得相应的高回报。比如其中的少数股东权益,也许由于ROIC在收益分子上将其加回而显示出业务的高盈利能力。但投资者有办法让少数股东不再享有这部分权益吗?显然这是办不到的。又或者一个公司的ROE远比ROIC低的原因可能是账面上的现金实在太多,但也许这些现金将会永远躺在账面上—这取决于公司的管理人而不是投资者的愿望。这些都将导致较高的ROIC却无法转化为真正的高ROE,那么这种较高的ROIC对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意义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