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时代
大家对于庄家动向如此的关注、关于庄家的研究如此的丰富不是无缘无故的,在股市早期,这样的分析也许才是能真正把握的股市的本质,抓住了那时那刻股市涨跌的实质。在无股不庄、无庄不欢的庄家时代,在制度建设远未完善、监管远未成熟的年代,在整个股票数量不多、流通市值很小、股票共涨齐跌的时代,在大部分股东的利益与流通股东没有必然联系的时代,在讲故事、说概念、做假账大行其道的年代,我们可以称为中国股市的庄家时代。在属于庄家的时代里,庄家通过坐庄项目的策划与实施,通过开设许多关联账户,通过吸筹、洗盘、拉升、出货等步骤,通过串通上市公司、媒体、股评人,通过对敲、对倒等手法,把散户玩弄于股掌之间。那时庄家与散户是战场上直接的对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在庄家时代也许对于股票的基本面研究都是浮云,跟庄、克庄的技术方法反而更加适用那时的股市,因为股票的涨跌就是这样起来或者下去的。在这一章里我们就讲讲传统的跟庄方法,看看如何操作庄股,如何跟庄、克庄。
庄家的出现
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投资者。进一步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股市。不论我们对市场上的庄家采取何种态度,神话、羡慕抑或痛恨,要知道庄家不是无缘无故凭空而来的,它是我们股市的产物,它是在逐渐适应市场环境的过程中孕育而生的。
市场的选择
西方理论告诉我们,投资股票是投资股票背后的企业。投资一只股票,就是我们把钱交给这家上市公司,借助上市公司的有效经营,成长发展,我们就能分享这家公司带来的经营成果。这样的方式因为能把整个蛋糕做大,就会使大部分投资者都获利,达到共赢的状态。但这样的理论不适合中国股市,尤其是中国早期的股市。我们的股市成立之初就存在先天的不足,加之各式各样的原因,中国早期的股市几乎只有投机的机会而没有投资的土壤。有一个2000年的数据说明可以说明这种情况,那时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只有15000亿,该年所有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的现金回报不足100亿,而同期的交易成本高达900亿。并且当时上市公司的价值普遍垃圾化,大部分公司长期持有的成长性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股市是一个把钱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的游戏,并且在其中的损耗还不小,所以此时就是一个金钱转移的博弈和游戏,看谁能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在上市公司普遍垃圾化、无价值化,在财务报表频频造假,在监管不严、违规成本低廉,在参与者普遍人心浮躁的市场中,投机博弈就成了生存之道。大资金投资者也只能如此选择。对于一个股价8元,但其真实价值只值二三元,甚至一文不值的股票来讲,让你长期持有就勉为其难。于是大资金者只能投机,炒一把就跑。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小散户进进出出来去自由,还可以依据技术分析的方法来做决策,但是对大资金来讲,技术图形就是其买入卖出所形成的结果,它的进出会大大地改变股票的供求关系,大幅度地影响股价的涨跌。因为其资金大,机动性不足,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往往只能给散户做嫁衣,难以获利。逐渐地这些大资金参与者在市场中发现,拥有一个股票的部分筹码,在一定的时候可以决定一只股票涨跌,用这种方式来博弈,可以大大增加赢利的机会,大大提升了收益率,于是在低位吸筹建仓,通过拉升最后在高位出货的庄家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