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为何“勤劳而不富有”
【核心提示】炒股,勤劳与富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无所事事、不勤快、不作为,而是要在勤快的同时讲究方法和技巧:对于方法不当、不得要领的投资者来说,勤快不如懒惰,多动不如少动;如果想要多动,成为勤快的投资者,就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切不可意气用事、胡乱操作。
先和大家说一首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这首歌深受幼儿喜欢,前一段描写了勤快人在厨房里劳动的场景,后一段描写了懒惰人在厨房里睡觉的情景,通过简洁的歌词和明快的曲调,非常巧妙地让孩子理解了“勤快”、“懒惰”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
实际上,类似的勤快人和懒惰人在股市投资中也随处可见,只不过二者所指的含义和最终结果截然不同罢了。股市投资不像日常生活,勤劳与富有之间不一定呈正向关系,“勤劳而不富有”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疑团:光有勤快够不够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过花甲、“股龄”1年的投资者,将10万元积蓄全部投入了股市;每天花在看盘、交易和研究上的时间超过16个小时;全年243个交易日操作了118天,298次“进出”做了32倍成交量;交纳的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多达4178.86元,但他自己辛苦一年不仅颗粒无收而且倒亏了5454元。
辛苦忙碌了一年,最终收益不盈反亏,是否行情不“配合”?不是的。同期指数涨幅为2.04%。在此期问,该投资者投人的10万元钱,除去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等各种税费,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了5.45%,跑输大盘7.49个百分点。
是不是买入的股票“不争气”?也不是。该投资者买人的股票多数都有不错的表现,有的涨幅还非常大。如中国北车,以买入价计最大涨幅超过了90%;广电网络也一样,如能一路持有收益也有21.51%。若初次买人的9只股票持有一年,平均涨幅能达到9.36%,但这些股票他都拿不住。假如拿住了,一年后的收益高达7.96%,获利7961元,勤快与懒惰相比,“勤不如懒”,收益竟差13.41个百分点。
该投资者“勤劳而不富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沉不住气。从首次买入中国北车、中国石油以来的一年时间里,股市共有243个交易日,该投资者交易了118天,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交易日都在买进卖出,买卖次数多达298次。
②未能摆正心态,面对涨跌不知所措,时常追涨杀跌,结果盈少亏多。
由此可见,炒股并不像做别的工作那样总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资者要想在股市取胜,光勤快还不够,还须讲究方式和技巧。
玄机:讲究方式是关键
炒股,虽然勤劳与富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也不意味着可以无所事事、不勤快、不作为,而是要在勤快的同时讲究方法和技巧。这里面有两层含义:对于方法不当、不得要领的投资者来说,勤快不如獭惰,多动不如少动;如果想要多动.成为勤快的投资者,就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切不可意气用事、胡乱操作。
要想成为一名充满理性、富有智慧的勤快人,关键是要解决两大难题:
(1)股票大涨后如何卖出的难题。炒股离不开买股,买股的目的又不仅是卖股,绝大多数投资者是为了找高点卖出,通过低买高卖达到获利目的。鉴于这一考虑,投资者在建仓时,如果买入的股票下跌,应继续逢低补仓;如果低吸的股票掉头上涨,应耐心持有;如果出现短线急涨,则是难得的高抛良机,原则上应逢高卖出、获利了结。
高抛短线急涨股票的原则主要有选择已经获利的品种卖出、在大涨急冲时下单、采取分批卖出和越涨越卖的方法了结。批次划分的方法有两种:①按之前买入时的批次反向卖股,即先卖出最后一批买人的股票,再卖出倒数第二批买入的股票,依此类推,最后卖出第一批买人的股票。②按持仓比例分批卖出,如每次卖出持仓量的1/3或1/4等。
(2)卖出股票后怎样回补的难题。多数投资者卖出股票还是为了日后在低位把它买回来。对于在大涨时卖出的股票如何买入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品种要选对,具体要领如下:
①对于卖出的品种A,要看之前买人时该股与其他股票的当时价格及至今涨跌幅,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选跌幅最大者买入,前提是在备选品种范围内、具有可比的情况下(下同)。
②如果卖出的品种A之前买入时是通过卖出B股票获得资金而进行的换股操作,还要看股票B及其他股票的当时价格及至今涨跌幅,再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选跌幅最大者买入。若能正差接回就买入,无论A, B两股都涨、都跌,或一涨一跌,只要与当时不换股相比,能使资金多出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