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经济建议
对于未来,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尤其是要加大开放自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奇迹,但是从2000年加入WTO以来,要客观承认,我们在开放的进程当中,有点吃老本了。
80年代,我们设立开放的试点,沿海城市,到了加入WTO,我们都是大力度、大尺度的开放;
但2000年以后,我们开放基本上都是零打碎敲。
事实上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要开放的领域非常多,千万不要以为中国的开放已经成功了,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判。比如
制造业领域,国有比重只占10%,外资、民营企业的比重占到了80%、90%, 中国的制造业全球的竞争力非常强,为什么?开放带来的。
但是我们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业,都是国有为主。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的要素成本过高,是跟竞争不充分有关,竞争不充分的原因就是开放不足带来的。我们要有开放自信,大家一定要留意,中国、德国、日本、韩国,是天然的受益于全球化的,受益于市场的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
第二,宏观调控不要摆动太大。
其实逻辑并不复杂,因为政策从制定到传导,再到有效果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想让政策立马见效,一定是力度过强了。
美联储加息,从引导预期到最后加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对宏观政策调控政策要有一个跟企业的互动和适应期,不要摆动太大。
第三,财政政策应该积极有所作为。
为什么?现在对于财政政策有几个误区:
一是把宏观调控和供给侧改革人为对立起来。改革是管长期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管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为什么要把它对立起来,大家管的事不一样。长期的改革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如果未来稳定的宏观环境越来越恶劣,怎么搞改革呀。
二是上调民间的赤字率,大规模减税,不要受3%的约束。现在搞财政的人要澄清一个问题,究竟要平衡财政还是要功能财政,政府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还要保自己的财政平衡,让企业怎么过,难道要等经济好的时候再减税吗,已经没有必要了。反而经济不好的时候,扩大赤字,扩大减税,这就是功能财政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三是中国现在人均GDP美国的1/6都不到。我们怎么就没有投资潜力了,不仅基础设施有大规模的投资潜力,在高科技领域都是几百亿美元的大投资,可以自己投,也可以通过减税让企业去投,我们的投资潜力非常大,不是我们没有潜力,是有些同志没有思路。
开放也会带来投资潜力,减税也会带来投资潜力,鼓舞企业家的信心也会带来投资潜力。
第四,对于货币金融政策,我的建议非常简单。
客观地讲,过去金融去杠杆取得了一些阶段的成效,未来应该转向稳杠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区分这个杠杆的好坏,银行的表外,包括影子银行业务,大量的满足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果能从银行的表内拿到贷款,为什么要到表外去呢。
最后一条建议,我们过去比较强调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对的,因为我们搞了40年的改革开放,大的方向,市场导向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是我们的战略,这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是,我们过去40年改革开放改革的方法论上,还有很多传统的智慧不要丢了。
关键就是六个字:渐进、增量、试点。
因为它符合人的认识论,我们都不是神,我们都需要在摸索的过程当中找到什么是正确的解决方案。所以说,未来改革的方法论,可以考虑顶层设计+渐进、增量和试点。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