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股票长时期在一个平台或一个箱体内盘整。但是,有一天在大势放量下跌,个股纷纷翻绿,市场一片惨淡之时,该股逆势飘红,放量上攻,造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市场效果。这时候,许多人会认为,该股敢逆势而为,一定是有潜在的利好待公布,或者有大量新资金入驻其中,于是大胆跟进。谁料该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人被套牢。
逆大势下跌
以“ST南洋”为例,该股1997年7月开始,从6元多一直炒到16元以上。11月28日,该股每10股送、转5股,除权后该股一直没有什么表现。到1998年4月8日,该股成交量从以往的二三百万股,放大到1300多万股。4月9日、10日,深市见顶回调,大多数股票大幅下跌,但该股逆市上扬,成交量居高不下,吸引许多短线炒手追涨。但4月14日后,该股却缩量下跌,而且一波比一波跌得狠,一直在下降通道中运行。到1998年8月31日,整整跌了4个多月,股价从除权后的10. 50元左右一直跌到4. 80元,跌得惨不忍睹,使许多追涨的人深度套牢。
显然,该股的主力利用了人们反向操作的心理,在大势下跌时逆势而为,吸引市场的广泛关注,然后在拉抬之中达到出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主力常常是孤注一掷,拼死一搏,设下陷阱,而许多短线炒手正好也想孤注一掷,舍命追高,正好符合了主力的心愿。老实说,这种陷阱很容易使那些颇有短线炒作实践经验的人上当受骗。
主力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不要太大,只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主力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是想方设法,设置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我们在研究量价关系时,应全面考察一只股票长时间(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和它的业绩之问的关系,摸清主力的活动迹象及其规律,以避免在主力放量出货时盲目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