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龙虎榜:历史回顾:2017年蓝筹牛的背景概况
最近很多资金在讨论“大小切换”,很多新粉丝不明白什么叫做大小切换。大小切换顾名思义就是“蓝筹与成长”的切换。
为什么现在提,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二级市场出现大小切换的讨论。
3、疫情复工阶段,宏观起色周期行业的业绩预期较好。
01
历史回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既然我们要讨论未来,那么先看一下过去的历史。最近最明显的大小切换是2017年出现的大小切换。
起点:举牌中国建筑
在2017年安邦耗费约113亿资金举牌,成为中国建筑第二大股东。安邦有钱已无需赘言,但投资者关心的是:安邦为啥要买中国建筑?
很多人猜测是:安邦押宝业绩腾飞?
实则不然,安邦举牌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与政策背景”,如果没有一点宏观知识还真的看不懂!
1、诱因:
50指数上涨(大),创业板下跌(小)。
说到中国建筑的上涨不得不提沪指与创业板的走势。在2016年10月上证开启了蓝筹抱团牛。其中的代表有中国建筑、万科A、中国平安等,这三只股票的涨幅比贵州茅台的空间还好高。
而创业板呢(创业板代表着“小”)?创业板则被严重吸血,出现下跌,而创业板下跌也有这“政策背景”。
在14年到15年的货币大放水之后,并购、重组是创业板股东日常中最重要的事情,而并购重组导致了很多的“商誉地雷”(商誉是指,并购的资产花了2个亿,结果现在值1个亿,亏损的1个亿就“砸在手里”,在二级市场被称为“商誉”)这对中小板的估值大家非常巨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乐视”并购了非常多的公司,导致玩不下去了,自己自爆!
为什么当初国家鼓励并购呢?因为中小创的击鼓传花游资玩不下去了,只能使用并购来凑应收,堆市值,但是几年之后,并购的承诺业绩无法实现,商誉大量下降,这个时候“券商”的苦日子就来了!
这里就要说说券商与中小创的关系,当年助攻大股东并购的就是券商。因为券商给大股东加杠杆,这笔钱主要是来自于券商,而不是银行。或者这样说,银行给了—券商,券商又给了—大股东并且给大股东加—杠杆—大股东用钱并购资产—并购项目业绩不达标—商誉地雷爆发—股价下跌—股东抵押品暴雷。
直到2018年10月领导出面组合“金融稳定会”商量暴雷的抵押品如何解决,最终决定券商把“抵押地雷”吃掉。(券商心里苦啊!银行大哥吃肉喝汤,我券商就是一个发钱通道,结果“屎”全是我吃。其实大哥银行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地产的抵押品都在银行身上,银行不能暴雷,暴雷就完蛋了。)结果券商把雷吃掉后,券商最后一跌,触底反弹。
2、A50的表现
安邦举牌的背景。
2017年有以下历史背景。
1)利率上行被政策触发。起点是2017年6月的文件是强化去杠杆的开始。
2)供给侧改革
3)国际上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持续了7个月的时间。这里利好外资的流入。
4)实体经济利好。2017年是2016年打下的基础,并且没有贸易战去杠杆,宏观上2016年开启了一波“补库存”的朱格拉周期!
02
现在的环境
创业板:目前是各种政策扶持中小创的成长股,例如注册制,再融资政策,这与2017年的“去杠杆”不一样。这与中小创高估值没有任何关系,政策扶持就是让你高估值。
蓝筹:
首先目前有贸易战利空;
最近世界放水,利率较低,虽然短期在出现利率上行,但不能持久;
实体经济上,目前即使供给侧改革,也不乏扭动“需求不足”的根源,所以供给侧改革也是徒劳的,投资减速是大趋势;
经济周期中朱格拉周期受到康波周期的压制,慢慢的下行。
综合以上几点,蓝筹的行情很难持续发动,2017年的蓝筹牛市背景不在,蓝筹最多是估值修复,的大小转化很难实现,最多是“大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