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即将落地,这不仅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更为真正有核心科技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
在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茅炜看来,科创板的推出将有利于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转型,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对于其中的投资机会,茅炜表示将会沿着产业趋势,把握行业龙头企业成长,在5G、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中寻找细分机会。
对于个人投资者试水科创板,茅炜的建议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控好风险收益比,不妨借助成熟机构的力量来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助力新经济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进步,一直以来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对于科创板的推出,茅炜认为这也是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机遇。
中国证券报:科创板对于产业经济升级转型有哪些助力?
茅炜:目前,我国传统经济产业增长动能逐渐放缓,经济总量和结构遇到瓶颈。如何能够突破增长瓶颈,打破中等收入陷阱?一靠科技创新,二靠提升国内自主消费。
我们认为,此时推出科创板,有利于企业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高速发展,有利于助推产业经济升级转型。
可以判断,科创板将会主要投资于电子、医药、通信、计算机、汽车、军工、机械、新能源等高端制造和创新方向。
目前,A股前三大行业是金融、工业、能源,传统经济的市值占比明显比发达市场要高。而美股前三大行业是科技、金融、医药。未来如果想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那么一定是要在科技、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实现突破。
再对比一下中美前十大市值公司可以发现,目前A股市值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是银行、石油、白酒,而美国前十大市值企业更多是新经济企业。
美股注册制对于美国新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十年,美股平均每年有58.9%的企业IPO上市前一年利润是负的。所以美国才能够有能力来孵化大量的新经济公司上市,这为美国经济、美国市场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资金支持。
中国证券报:科创板落地,是否对A股存量高科技企业形成利好?
茅炜: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说已经上市的公司确实有核心竞争力,掌握了一些比较好的技术,科创板上市可能是一个利好。但另外一些核心竞争力比较弱,甚至可能没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如果把它们比喻成“李逵和李鬼”,当“李逵”站在“李鬼”面前的时候,“李鬼”的估值就会下降。
把握产业趋势聚焦龙头成长
科创板是2019年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线,已经是市场共识。面对其中的投资机遇,究竟着眼何处,从哪里下手,也是投资者关心的重点。对此,茅炜给出的答案是“把握产业趋势,聚焦龙头公司成长”。
中国证券报:如何把握科创板投资主线?
茅炜:一句话,我们希望“把握产业趋势下的龙头公司成长。”
科技行业的本质是三个周期的叠加,即创新周期、经济周期、库存周期。创新周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属性,由供应创造需求,在不断创新下,产业趋势能够助力龙头公司达到快速成长。创新周期有一定的能力平滑经济周期和库存周期。
中国证券报:未来科创板基金落地,会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茅炜:从近到远,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是5G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
通信投资本质上是从成长到周期的过程,而5G是未来一段时间非常重要的投资增量,而且确定性非常强。过去20年,一说到基础设施建设就是铁路、高速公路。而当前来看,市场已经将5G的建设理解为“新基建”。
5G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可以预见,从2020年开始,产业链上企业的资本开支投入将十分巨大。消费电子行业基本是五年为一个周期,我们相信下一个五年将属于物联网设备。5G为物联网运用提供了非常好的跑道。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成熟,整体社会就有希望进入一个精准数据的时代。而从泛数据时代向精准数据时代转变,最终可以实现从区域被动管理到全局主动管理的升级,极大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效率。
尽管AI和物联网在2019年或将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但未来5年我们能够看到5G的落地,汽车将呈现非常明显的电子化趋势。工业、医疗、能源、航天这些领域都将大量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的运用也会更加明显。
中国证券报:有哪些具体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茅炜:从细分方向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我们认为,科创板当中半导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半导体是大国制造业崛起的基础,未来5年可以预见半导体产业由中国台湾、韩国向中国大陆转移。在国家大基金重点扶持下,相关公司一定能够走上发展快车道。我们看好半导体设计、封装环节的优质标的。
第二,上游的设备和材料端等也存在投资机会。消费电子可能需要等待新一轮创新周期的来临,当前市场似乎认为苹果产业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新的创新周期,但随着芯片、5G的运用,我们或许能够看到像AR这样一些运用真正落地,这也是未来5年非常好的方向。
第三,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该领域目前可以说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无论政策还是资本市场实现科技领域国产化的4个条件———品牌自主、市场掌握在自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中国技术的标准,都基本上具备,支持力度也在持续上升。此外,企业上云或者说“云转型”,也是一个从根本上提升软件企业盈利能力的方式,可以预见,“云”在未来5年逐渐被大范围运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创新药行业?
茅炜:2018年下半年以来,医药行业利空较多,但是我们依然看好创新生物医药。原因在于:第一,医保控费倒逼。如果长期做仿制药,医疗企业没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第二,供给侧结构的影响。中国的老龄化催生了医保控费,会影响医药行业整体增速,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临床实验数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新药的优先审评这些政策都引入供给侧改革,会推动药品去突破研发的壁垒;第三,资金的关注,基本上可以解决新药研发的后顾之忧。细分领域的专科药是比较看好的方向,此外还包括连锁药店等。
借力机构投资科创板增强确定性
近期,不少聚焦于科创板的公募基金产品火热申报,静待审批的消息也引起市场关注。实际上,不少普通投资者也跃跃欲试。对此茅炜的建议是,借助成熟机构投资科创板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投资科创板,都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风险把控。
中国证券报:科创板是否会有指数?如何看待?
茅炜:我们认为,科创板一定会公布指数。
进一步来看,对于一些投资者关心是否会有科创板指数基金的问题,这个前提肯定是要有足够标的企业之后,才能发行相应基金。当年创业板ETF的发行,基本是在创业板首批公司上市后约三年的时间,具备充足上市标的以后,市场上才有了创业板ETF。
中国证券报:科创板基金风控和主板市场基金风控有什么区别?
茅炜:总体来说,这两者风控大同小异,如果一定有所区别,则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科创板的交易制度与主板有一定区别,尤其上市前5天不设涨跌停限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会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要求。
第二,科创板公司一旦涉及退市,就是直接退市,而主板上市公司退市有一个过程,所以对于科创板公司的质量把握更重要。尤其是对于主营业务空心化的公司,将会更为关注其风险。
中国证券报:对个人投资者投资科创板有哪些建议?
茅炜:由于科创板有很多公司处于创新周期的初期,上市标准相对宽松,如何甄别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对于投资者的专业要求很高。我们倾向于建议个人投资者通过专业机构进行间接投资。因为专业机构有比较庞大的专业投资团队,研究团队中也会有各种专业背景,这些研究人员对于各个行业了解更为深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聚更好的资源,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能够把握更好的确定性机会。
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讲,不管是个人参与还是通过机构间接参与,我们还是建议要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在能力范围与流动性范围内来决定如何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