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下的试点联合采购在上海召开座谈会,会上介绍了联合采购要求及操作方法,并公布了第一批带量采购清单。最近,医药股出现了一轮明显的下挫,虽然这轮下挫从宏观上看是一种补跌,但是很多人还是联系到了政策面,本文,我们来了解带量采购。
招标采购是很明确的,各省卫生系统进行药物招标,中标药物进医院,但是招标完成后药物会有一定的垄断性,因为有很多药是按年度招标。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让药品管理更加合理就引入了带量招标。我们尽量平白叙述,一个地区招标的时候,招标权限下放到医保部门,医保部门根据报销情况和医院实际销售的数据确定某一种药月销售量,然后确定9到15个月药物的需要量,再针对这些量进行招标采购,价格一般按照荷兰式招标方式(美式招标有多个价格中标,投标者带量,荷兰式招标单一价格中标)。招标完成后,药品按量供应。按照使用情况看,如果药品紧俏,一个月用完,那么再招标,如果药品没有用完,超过了15个月,那么下一次招标会考虑减量。
当然,招标一般需要三家以上,采用竞价模式,如果只有一家,那么就不用管什么招标了,直接谈,如果有两家,那么就议价,也许每家采购一些。而这些可以参与竞争的药,一般要符合两种条件,一种是在医保目录内,另一种是需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如果是专利药,则不存在竞争对手。
未来这种模式要推开,担忧的投资者认为,这种招标方式使得药品竞争更加激烈,由于是通过使用量来确定采购量,这样医药销售代表在医院里面腾挪的空间更小。主要的原因是医保介入,医保的动机是少支付,而医药公司的动机是多销售,当采购参考数据来自医保,这个数据必然比较谨慎。
然而个人认为依然无需担心,医药股本来就不是百花齐放,而是部分花朵比较艳丽,这是有结构性的。首先生物药部分可能影响不大,因为生物药仿制属于类似物,而类似物等同于新药,其次专利药无碍,在垄断的销售期内依然充满优势。而受影响的化学药里面的仿制药,依然是过去我们强调的两个路线,一个路线是通过一致性评价,另一个路线是进医保。创新艰难,很多的药企如今依然在努力通过一致性评价,比如华海药业,信立泰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比较多,在前期可能还因为带量采购增加销量。但是也有很多实力不济通不过一致性评价的,未来应该要赶鸭子上架。
当然什么都要长期的看,长期的看仿制药,竞争对手比较多,研发比较简单的必然竞争加剧,这不仅仅是带量采购会带来的变化,大多数促进竞争的政策都会带来这个变化。而新药、专利药,那些具备壁垒的药物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集中。
未来属于药物研发者,而不是跟随和抄袭者。短期看一致性评价通过的企业,你可以查询CFDA网站药品栏目里面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名单。继而你还是要关注新药,首仿和创新药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