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沃伦.巴菲特被尊为金融界的上帝,他的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但他的投资声誉却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他的身上表现出了太多普通人的特质,例如,每次出国旅行,他的饮食总是老一套:午餐和晚餐吃牛排,每天喝6小瓶樱桃味的可乐。他是亿万富翁,但神态像个在大平原上种植玉米的农民。他穿着随便,对奢侈品毫无兴趣:厌恶高级餐馆,从未沾过一滴酒....他唯一的乐趣是积聚财富。
尽管年轻的巴菲特是个数学天才,但是,他对金融的痴迷程度仍让他那虔诚、节俭的父亲感到非常吃惊。他的父亲从事的是替人理财的事业,却对积累财富本身没有任何的兴趣,他希望他的儿子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但是,他却发现他的儿子对金钱的力量非常着迷,像是被其咒语镇住了似的。年轻的巴非特不会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对他来讲,重要的是合理性、事实、数字和金钱。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价值投资大师。
巴菲特8岁的时候,便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他曾说过,他在六七岁时就对股票产生了兴趣。” 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种遗憾,那就是我没有更早一点就开始做股票。
巴菲特10岁的时候,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事情。1942 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3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最终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几年后,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的价格飞涨到每股200美元。
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巴菲特曾说:“我11岁时就对股票非常感兴趣,那时,我在哈里斯.尤浦汉姆公司打工,负责在木板上做标记。我父亲是那里的股票经纪人,我负责全面工作,从股市行情提示到绘制图形资料,所有的一切都由我来做。当做完这一切后, 我就拿起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来读,阅读这本书就好像是在茫茫黑夜里看到了来自远处的灯光。”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14门课程的学习,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申请攻读硕士学位。
哈佛大学的人说他的年龄太小,还不能进入哈佛学习,让他过一两年之后再报考。
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巴菲特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了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人学的通知。
1950年,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三年级的巴菲特阅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另一本书《智能型股票投资人》,这本书倡导人们做“有价值的投资”。格雷厄姆曾经说过:“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他自己。”投资者还应记住“安全投资的极限”这一原则,要相信你所购买的股票价值远远大于你在股票市场所做的投资。只有购买股票的价钱以及股票本身的内在价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巴菲特后来说:“‘安全投资的极限’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几个字。”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价值投资方面最伟大的实践者,就是因为阅读了这本书,使他有了对投资真谛的顿悟。
巴菲特总是把《智能型股票投资人》这本书作为任何一位成功的投资者必读的书推荐给投资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简单地提到价值投资这个概念,随着我们分析的一步步展开,会陆陆续续有更深入的探讨。本章的重要目的就是凸显本书的目的,即提供给投资人一种全新的面向未来的投资策略及投资组合的操作方式。价值投资其实是一个相当简单的观念,就像大部分简单的概念一样。我们首先要仔细了解这个观念的内涵,并观察所有相关的影响层面,然后才能发现价值投资策略的深度、本质和它简朴外表下蕴涵的深刻而稳固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