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投资的祖师爷本杰明·格雷厄姆在1934年出版《证券分析》一书算起,价值投资这一投资理念和方法的问世,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了。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有格雷厄姆的弟子沃伦·巴菲特、赛思·卡拉曼、约翰·聂夫、霍华德·马克斯等人。虽然这些投资大师在成功投资之余都不遗余力地写文章、著书,介绍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巴菲特,他每年发表的《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可谓家喻户晓,但是,直到今天,无论是在欧美的成熟市场,还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始终是少数,凭借学习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获得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投资者依然是追涨杀跌,热衷投机,做着一夜暴富的发财美梦。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在准备总结自己的投资体系时,我想,可以首先从“价值投资,知易行难”这一话题入手,来梳理自己对价值投资的认知,进而回答上述疑问。
今天从几个角度和大家聊一聊价值投资与公司估值等话题。
一、投资体系
从我过去十多年的投资经验和感悟,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应该包括四个部分,
1.投资者对投资标的,也就是上市公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投资者对自己的认知,持续的学习和提高;
3.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各方及其运作规律的认知;
4.投资者对投资过程及体系的整合,如仓位管理,风险与安全边际的把控等等。
投资的难点很多,比如难以形成综合的投资体系。
投资者要把对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股票)、投资者的自我认知整合在一起,形成每一个价值投资者自己独特的“安全投资体系”。
同样是价值投资大师,我们可以看到有追求极度安全的格雷厄姆(“烟蒂投资法”)和约翰·聂夫(“低市盈率投资法”),也有更注重业务品质的费雪、邓普顿和彼得·林奇,还有稳健平衡的巴菲特、马克斯、卡拉曼等。
正如《股市真规则》一书作者帕特·多尔西所写:“没有一个成型的投资架构,即一个思考世界的路径,要想在市场上做得很好必然需要经过一段艰苦的时期。”
因此,投资者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价值投资体系,包括对价值投资的本质有清晰的认知,如安全边际作为价值投资的根本、投资风险的认知和管控、持股集中与分散的拿捏、稳健投资组合的构筑和管理等。这也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
投资还难在资本市场的复杂性。
股票市场参与的各方都会发出各种希望达到自己目的的信息和“噪音”,投资者需要对股票市场主要参与方的角色和动机有很好的了解,才不容易被误导。看看此前在“万科股权之争”里各方的卖力表演,以及在撕下对方“遮羞布”后所隐约显现的背后可能的违规、违法交易,读者就应该有所体会了吧。而且,任何一笔股票交易,有买方,就一定有卖方,反之亦然,因此,投资者也需要知道“谁是你的交易对手”。
价值投资者还需要对股票市场的主要特性有深刻的认识,包括:股价是否可以预测?市场是有效的吗?为什么会有牛市和熊市的周期性波动?对这些关键特性的清楚认知,事关投资者能否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例如,如果投资者相信股价可以通过技术分析预测,那技术分析的炒作必然就是赚钱的利器,自然无须干价值投资的“苦活”了。
但是在投资系统中,关于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在我看来是投资最困难的事。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公司基本面分析和估值”,所以,全书也就分为“公司基本面分析”和“估值”两大部分,分别回答了在投资中“买什么”和“用什么价格买”的问题。
二、公司基本面分析
投资者从外往内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由于所能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零碎,如果没有系统的分析方法,结果很可能是“雾里看花”或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得出错误的分析结论。在“公司基本面分析”部分,最有价值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公司基本面分析框架”,
这个基本面分析框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公司的定量分析,这部分从价值投资的基础:股东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谈起。投资者如果明白了股东价值及其驱动因素,就可以理解公司定量分析的重点在于公司的长期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资产的运营效率。股东价值驱动因素并不是一个 “象牙塔”里的理论,书中第二章以美的集团在过去几年成功从“追求规模”转型升级的案例,归纳总结了其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诠释了股东价值驱动因素的实际运用,对目前很多公司的转型升级应该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第二个层次是公司的运营分析,我把公司的运营比喻成“一个脑袋两只手”:一个脑袋就是公司的战略,两只手就是公司的创新和执行力。这部分介绍了公司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以及优秀的上市公司应该具备的创新和执行力特质。由于战略、创新和执行力都是定性分析,很难有一个定量的判断标准。本书的一个亮点是在这几章附录有一个“检查清单”,便于投资者分析应用。这部分主要以中国平安作为分析案例,中国平安最近股价涨得很好,其实是反映了中国平安在过去几年制定的具有远见的公司战略,配合出色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业绩持续表现出色的结果。结合中国平安的案例去理解,我想读者应该会有更好的感悟。
第三个层次关注的是公司的组织能力和公司治理。这部分书中用一个组织能力金字塔来描述“公司作为一个盈利性组织所具有的能力”,除了“员工、团队、领导层和文化”这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组成部分外,这本书第一次明确提出公司的人事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系统,其实也是公司组织能力的一部分,并系统阐述了优秀上市公司在这些方面应该具备的特质。其中华为的案例,尤其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对此发人深省的论述,对我是有很大的启发。
第三层次分析的另一个内容是公司治理,其中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能力,董事会对管理层的制衡等等。投资者往往对这方面关注不够,但其实很多公司在运营上的问题,归根到底可以归结到公司治理上的缺陷。
很多投资者在投资一段时间后都会做一些总结,但我觉得建立投资体系,投资者仅靠感性的经验总结是不够的,所以我在建立这个投资分析框架时,始终考虑的是要具有理论依据。对我而言,写这本书的过程,不仅是在总结自己管理工作和投资中的所学、所思、所悟,也是从管理和财务理论上对这一分析框架再次进行了思考论证:全书是从股东价值出发,始终围绕股东价值最大化展开,最后还是归结于公司内在价值和估值。我希望读者能够在书中读出其中的理论思考。
做投资的读者朋友在读完本书的第一部分后,应该对在投资中辨别、发现优秀的上市公司的能力提升会有所帮助。
三、估值
本书的另一重点是关于股票估值,股票估值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本书第九章“估值综述:投资买的是什么?“对此的解读是:”股票的估值理论是科学,而股票的估值运用是艺术“。其中关于股票的财富特质和股票估值的关键假设的内容,对于理解股票和估值都非常的重要。
与大部分介绍股票估值的书不同,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介绍各种估值方法上,而在于思考各种估值方法在投资实战中如何运用,对此,本书采取的是“化繁为简“和”逆向设立估值门槛“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思路和方法:
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的证券分析师,都热衷于用复杂的“公司现金流折现模型”去计算一个准确的股票“内在价值”和“目标价格”,由于模型非常复杂,预测时间周期长,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虽然理论是正确的,其实在投资实战中运用几无可能。所以投资者要想办法“化繁为简”。对此,在书中我引入了“静态现金流估值”的思路。
所谓“逆向设立估值门槛”,就是放弃去计算一个精确的“内在价值”和“目标股价”,而代之以分别设立保守的“买入估值门槛”和不同的“卖出估值门槛”。
传统的资产估值法, 盈利估值法和现金流估值法这三章都主要围绕以上两个思路展开。书中第十三章“参照估值法创新提出了”买股票就是与大股东合伙做生意,因此要研究大股东的持股成本,争取比大股东买得还要便宜“的估值思路。
下面,我和大家着重分享、演示一下市净率估值门槛。
买入估值门槛
市净率的买入估值门槛就是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最高能够接受的市净率设定值。在确定这一买入门槛时,投资者需要结合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者自己的投资期望回报率来确定,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投资者)投资回报率(ROI)=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市净率(PB)
或者
市净率(PB)= 净资产收益率(ROE)/投资回报率(ROI)
公式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净资产收益率,是上市公司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也就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
而投资回报率是投资者期望从该笔投资中获取的回报率。
买入估值门槛:对优秀上市公司,一般市净率(PB)不超过3倍,市净率(PB)超过4很难再说是价值投资。
这一买入估值门槛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量。
(1)即使是优秀的上市公司,长期保持高于20%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我对慧博投研资讯数据库的筛选,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2012—2016年连续五年净资产收益率(ROE)都大于20%的公司只有32家。
(2)由于股市的长期投资回报率为6%~7%,假设投资者的期望投资回报率为6.7%,则20%净资产收益率对应的市净率就是3倍。也就是说,在股票二级市场上以3倍市净率买入长期净资产收益率为20%的优秀上市公司,如果估值水平保持不变,投资者将可以获得6.7%的年投资回报。
(3)假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能够长期保持在25%的水平(只有极个别的优秀上市公司可以做到,根据我的统计,2012—2017年仅有7家公司保持每年ROE大于25%),则极限的市净率PB可以到4倍。
以贵州茅台为例,2014年1月8日的最低股价为118元,以2013年末的每股净资产41.05元计算,其市净率最低为2.9倍,如果以3~4倍市净率作为买入估值门槛,贵州茅台当时在123~164元就已经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了。
具体到每家上市公司,根据其净资产回报率的差别,投资者可以以6.7%的期望投资回报率去测算该公司的买入市净率估值门槛。
卖出估值门槛
卖出估值本质上是理解、评估交易对手的估值逻辑。由于优秀的上市公司是稀缺的,投资者在以物超所值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股票后,只有在股价确实大幅高估时,才应该卖出。
卖出估值门槛:无论多优秀的上市公司,PB超过10倍,都是需要评估减仓卖出的信号。
这一估值门槛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量。
(1)即使公司是最优秀的上市公司,能够长期维持25%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在股价达到10倍市净率时,其当期投资回报率也只有2.5%。
(2)而在过去十年(2007—2017年),1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在2.7%~4.5%,大多在3.5%~4%(见图10-2),换言之,长期无风险的投资回报率为3.5%~4%。因此,2.5%的投资回报率只相当于长期无风险投资回报率的60%~70%。
(3)股票本质上是上市公司的“永续劣后债券”,因此,2.5%的投资回报率对股票投资是完全没有吸引力的,也是和投资者承担的“劣后债券”的投资风险不对等的。由此可见,此时公司的股价里已经隐含了很高的成长期望和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以贵州茅台为例,2016年末的每股净资产58.03元,如果市净率达到10倍,贵州茅台股价将高达580元每股。总市值将高达7300亿元。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个开始逐步减仓的时候了。
但是请读者、听众注意:以上的个股估值所引用的都不是最新的财务报表数字,只是为了演示估值方法,不要简单据此买卖股票。
四、总结
在书的最后一章,我把价值投资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换言之,就是要坚持用便宜的价格,购买优秀上市公司的股票。这部分以五粮液的投资分析和投资过程,说明了在投资中对投资风险的理解和把控,最后用几年前对中国平安的综合分析,用真实的案例演示了如何在投资实战中把公司基本面分析和多维度估值结合运用,对投资者具有很现实的参考意义。
写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投资与管理其实是相通的。
对投资者而言,是从(公司)外往内发掘优秀的上市公司,因此,需要学习懂得更多的公司管理理论、知识和经营。
对公司管理者而言,投资者眼中的优秀上市公司特质,也正是管理者致力提升公司管理的目标之所在。管理者如果具有更多的“投资者”或“股东”思维,就能够更多践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去持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在从第二层“公司运营分析”转向第三层分析时,书中对什么是“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应该不仅对投资者有用,对于致力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公司管理者,如何去冷静看待公司的竞争优势,重点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更有现实意义。
价值投资的原理和策略,其实说出来很简单。但是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用时间守望价值:俺认为,价值投资“知不易,行更难”。我这里的“知”是指真正理解价值投资,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做到价投,投资的功夫在诗外。)
现实生活中,真正深得价值投资精髓的朋友,确实是少之又少。对于价值投资来说,其实最难的部分是那种人生态度和哲学。查理芒格曾说40岁以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我想,也许他的意思是,心理年龄不到40岁的人,未曾经历真正的风雨和历练的人,是很难有这种超常的定力和淡泊的风骨的。
有的朋友开始笑了,哪有这么玄乎?说的像《笑傲江湖》一样。但是真正懂得价值投资真谛的人,一定能会心的微笑。经常有我的朋友向我咨询关于投资的问题。但当我开始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目和心得的时候,他们又总是迫不及待的问我关于个股的看法和持仓情况,最常见的问题是:哪只股有5倍10倍的潜力?我总是对他们说,告诉了你,你也挣不到的。有很多人对我的话嗤之以鼻,“我也可以做长线啊,为什么我做不到?”现在,就让我来说说,为什么推荐了正确的个股,很多人也无法获利。这也是想告诉大家,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一、难在被怀疑、被耻笑时候的坚持、自信与淡定
我能很确定的告诉你的一件事,就是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是会经常被人怀疑和耻笑。因为价值投资人常常在短期内“赶不上潮流”,遗憾的是,这个所谓的“短期”常常有可能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如果不信的话,最简单的就是去访问一下李驰、但斌等中国最成功和知名的价值投资人的博客评论,看看有多少人仍在耻笑和怀疑他们。我曾经看过广东一个电视台录的一个采访林园的节目,那个主持人在节目中竭尽全力的冷嘲热讽林园已经完全失败。可笑的是,这个主持人连股票价格复权这样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却敢去嘲讽一个每年股利就能分到几千万的智者。
这种事情总在世界各地发生,巴菲特也一直在被人质疑。有的“高人”说,巴菲特只是在前台表演的傀儡,背后也有“庄家”;在科技股疯狂的20世纪末,美国的报纸曾经在头版头条公开质疑巴菲特已经落伍了,被时代所淘汰了;巴菲特这次到中国拜访比亚迪后,比亚迪却正巧遭遇业绩下滑和股价下跌,于是又有很多人怀疑他在“借机出货”。
我本人也经常被人质疑。去年,我觉得房地产已经在最后的疯狂,因此把自己的一套房产出售,大家都说我又疯又傻。我自己觉得,一套住了9年的房子,卖的房价是当年的5倍多,租售比已经在600:1,虽然我永远都不知道也不奢望是否卖在了最高点,但我很清楚价格已经非常高估了,这种简单的道理大家为什么都不理解?可是大家都在告诉我另一个简单的“真理”:中国的房价一定会永远涨下去的。更要命的,直到现在,他们一直是对的,因为我卖出去的房子已经又涨价了至少20%。
现在,由于我这段时间坚定看好银行股等蓝筹,别人也经常耻笑我。有的人直接说我脑袋进水了,有的人洋洋得意的对我说,他持有的有色股在二周内翻番了,而我的银行股却很久不动,没有赶上大趋势。以前那些听我意见的朋友,2个月后再见面,也开始避免和我谈股票,因为他们已经不信任我的判断。他们甚至开始反过来教育我,要“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中国没有你那套东西的土壤”。我相信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开始恨我或骂我,后悔听我的建议。他们早已卖出了我推荐的那些股票,转换成市场里真正的“热点”。
最危险的是,一个功力不够的价值投资者,常常自己也会被其他人的行为所影响和动摇。一个月,我们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可是,半年后,一年后,甚至三五年后,当看到身边那些技术派、趋势派、甚至没有任何投资知识的老奶奶,他们的收益都比自己高的多的时候(遗憾的是,这真的有可能发生的),我们会不会仍然坚守自己的判断和信念?会不会想:是不是大部分人对了,其实错的是我呢?
李驰在他的博客中说道:投资未最后结帐之前,看起来和傻子一模一样。作为价值投资者,如果不能对以上的事情淡然一笑,如果不能在自己深入分析调研并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投资纪律和原则,是无法坚守价值投资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告诉我的朋友,推荐了你正确的个股,你也不一定信;即使信了,你也不一定拿的住,更不一定能获得收益。一个别人推荐的,你并没有深入研究过的股票,你能坚守吗?
二、难在逆势而为的理性、清醒与忍耐
在大牛市中持有现金,正像在大熊市中满仓尖叫一样,是需要理性与勇气的。李驰和赵丹阳,能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果断清仓,现在说起来容易,可是实际操作起来,是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定力的。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豪言一辈子有2件事不做:一不**,二不炒股。可是在2007年4000多点的时候,他也开始炒股了。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热情高涨,都认可股市到达10000点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连证券公司门口看车的老大爷,都开始把一辈子的存款拿出来炒股,生怕赶不上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候”。他们都相信,中国的经济要再高速发展30年,所以股票至少还会再涨30年。一开始,你可以不信这些话,但你看到不相信的结果是,说这个话的人的投资已经在3个月之内翻番了,这时候你也开始相信了。那时候最知名的歌曲是一首股民改编的《死了都不卖》的流行歌曲。让你这个时候清仓观望,持有现金或债券,看着股市每天在涨,心里计算着每天你少赚了多少钱,你真的觉得很容易吗?赵丹阳在07年上半年清仓后,那个时候也曾被很多人耻笑。
顺便说一句,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房市,和当时的股市是完全一样的。有些成年人,就是不明白一些最简单的道理,比如: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人还没去世,不代表着人一辈子都不会死。
反过来,在股票市场极度低迷的时刻,在99%以上的人都深度套牢、心灰意冷的时刻,在所有人一提股票,就语重心长的劝你,千万不要掉入这个陷阱的时候,你开始建仓,你觉得容易吗?更经常发生的事情是,你开始建仓了,可是你的股票仍然跌跌不休,每天都在赔钱,连续几个月,你能不心灰意冷吗?你仍能高兴的尽情买入甚至满仓吗?很多好心人,开始说你是赌徒,开始用怜悯的目光看你,开始远离你;你的家人和朋友会担心你怀疑你,和你争论,开始想拯救你。他们不相信你的理论,只相信你现在在亏钱的现实。这个时候,你仍然能保持那份理性和清醒吗?
价值投资者也是理性和聪慧的人,但却把自己归入了逆势而为的小众(因为90%的股票投资者都亏钱,所以绝大部分人是错的),长期忍受别人的误解、忽视、嘲笑甚至谩骂,你觉得这很容易做到吗?
三、难在自省与分清对错
是的,作为价值投资者,很多时候,市场和大多数人会犯错误,而你是对的;这正是价值投资者的机会。但是,我们都不是圣人,因此有些时候(甚至是很多时候),价值投资者也会犯错误。要时刻分清对错,而不是偏执;要坚持对的,并及时承认和改正错误。这个度的把握和判断,着实不易。
价值投资者必须仔细分辨别人的理由和意见,并自行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举个例子,我现在看好银行行业,有的人会嗤之以鼻:银行股盘子太大,涨的慢。那么这种理由我就付之一笑好了。有的人说,银行股风险大,因为未来房地产前景很有风险。这种风险我也经过了最激进的测算,房地产价格在当前水平上一年内跌去50%,也并不会对银行造成难以承受的危机(我一直认为北京、上海的房地产价格会至少跌回到2008年底的价格,甚至更低)。如果有的人说,银行的最大风险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其中的坏账风险可能远远出乎大家的想象。那么,我会仔细和他分析消息的来源和坏账的定量的影响,以及重新估算当前的价格是否具有充分的安全边际。如果证明我以前的风险估算不足,也许我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
很多时候,自信与自大,坚持与偏执,只有一线之差。而这一线之差可能会让人破产。不自醒的价值投资者的固执己见,也许会导致致命的错误。我最佩服巴菲特的一点是,他总是敢于当众承认自己也会犯下愚蠢的错误,比如投资服装厂、康菲石油(尽管在当时,这明显看起来也像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但同时,他坚定地遵循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比如不涉足科技股,持有可口可乐和逆势加仓富国银行。他判断对错,并不是基于市场的反应和短时间的涨跌,而是真正从企业自身来判断,并基于自己铁的纪律。
四、难在目光长远而不急功近利
多数人是带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来到股市的。我曾经调查过不少人的预期平均年收益,有的人不好意思的告诉我50%,有的人信心满满的说100%,有的人甚至说,争取3年就实现财务自由。他们没有算过的是,世界上最富有最传奇的职业投资人,他们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也就是20%多。然而就是这20几个点的收益,让他们的财富得到了几千倍的增长。巴菲特在他30岁的时候,资产只有100万美金,40岁的时候,资产只有2000万美金,可是在他80岁的时候,资产已经变成了400多亿美金。老戴维斯38岁才辞去公职,开始以10万美元进行投资,可是在他70多岁的时候仍然有9个多亿的收益。换句话说,如果你在现在投资10万元,并保持25%的年收益率,10年后,你的资产会变成93万,40年后你的资产会变成7.5亿。想一想,那些急功近利的投资人,有多少人能在40年能获得这个成绩?
我在10多年以前,也曾经以五万元的存款本金,在一个月内经过多次“完美”的技术操作,赚了1万多元。当初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对我顶礼膜拜。我甚至在美好的幻想,以后就靠这5万元作为起步资本,每月赚个5000元,比上班强多了(那时我的工资才3000多元)。后面的结果不多说了,总之在辞去工作,专职炒股5个月后,我又重新开始,老老实实的找了一份新的工作。
而对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他的投资目标或纪律是什么?理智的价值投资者很少有人敢定下25%的年收益目标。通常,价值投资者的基本目标是保住本金,杜绝损失。更进一步的是,跑赢通胀。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这其实一点也不难。巴菲特以及无数的价值投资者在教育大家,只要买入低摩擦成本的指数基金,就能做到这一点。我也经常向不懂股票的朋友推荐指数基金,特别在这个阶段,推荐上证50ETF,可是从者寥寥。遗憾的是,大多数投资者不满足于这个收益,或认为自己比普通人运气更好、技术更高、更聪明。其实90%以上的投资者是无法跑赢指数的,而这也包括那些众多的基金经理。所以更高级的价值投资目标就是跑赢指数。我从来不相信会有任何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敢说,我追求的年化收益有30%。因为从长期来讲,这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认为(一些著名的投资机构,在长时间内保持了超过30%的年化收益;然而,在扣除了交易管理费用和普通合伙人分成后,很少有人能保持这么高的年化收益)。
看着身边追逐热点的幸运者在欢呼庆祝,我们真的能时刻保持一个平常心吗?当我们看到明显的所谓“机会”和“热点”,会不会也想做把波段或短差?要知道,做一天或一年的价值投资者容易,但难的是做一辈子不急功近利的投资人!
真正的成功价值投资者,三分“术”,七分“心态”。所有的“术”都好学,然而“心态”却需要经过人生的历练和感悟才能学到。就像今天,一个朋友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语重心长的说:“事实证明,你的房子卖了,就永远不能在以同样的价格买回来了;而你的股票,今天卖了,你随时都能用更低价格买回来。”呵呵,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想?
不要预测短期的形势。没有无风险的行业和无风险的投资。对于未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曾经一再申明,没有人能预测短期的股市,没有人能预测短期的经济走势,没有人能预测道指一天跌1000点,没有人能预测经济危机(否则就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了),因为这一切的变量太多了。没有人能预测9.11,没有人能预测朝鲜会不会往韩国扔个脏弹(连),没有人能预测天灾人祸,没有人能预测自然灾害,一只在西伯利亚的蝴蝶煽动翅膀,可能会引发一场龙卷风或海啸,这一切都是变量。说不定哪天外星人来了,小行星撞地球了,2012了,我们的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如此的脆弱和复杂,因此一切预测都是不可靠和不负责任的。我敢说能准确预测未来的人,都是蒙对的。
如果让我做一个最大胆的预测,我也只敢说,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在长时间的轨迹中,应该是螺旋向上的;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在过去100年中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比过去10000年的贡献都要巨大。我可以很保守的说,在未来的50年、30年甚至10年之内,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会比现在要更好。然而连这个我都不敢和人打赌,因为一场天灾、一场战争或危机,也许会毁了文明的进程。但是话说回来,也许那个时候连人类和金钱都不存在了,也不存在投资和股票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