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并非高位背离 高位修复伺机而涨
市场的分析都会依据当时出现的消息结合解读当日的涨跌变化,例如周五的下跌可以解释为受到外围股市下跌影响A股也跟着下跌,这样的说明大致上都可以被市场接受,也认为理由充份,事实也如此。是否真的是消息面影响而下跌?或这个消息究竟应该造成多大的跌幅?跌幅形成后是否还会连带造成后市的再下跌呢?应从哪个角度看问题?恐怕也会是各说各话,各自解释。
不管市场的消息面如何影响盘面,麦氏理论的解读一定是回到盘面的量与价结构演绎推导论述,两个指导原则:一,所有市场分析都是心理分析;二,所有市场操作都是技术分析。分析可以在事后看到结果再进行解释说明,但最好是在没有发生之前事先推导论述,毕竟事后的说明在结果已确认下,怎么解释都可以但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
市场习惯采用最简单的分析模式解读,其中采取技术指标分析是简单易懂易学的应用,周五收盘后会说KD指标在高位背离,也有人采用30或60分钟讲解指标何时在高位形成背离,然后认定早在两天前已经指出高位背离,也会绘声绘影谈到30分钟级别的指标是如何准确无误。一天有8个30分钟,2天有16个30分钟,到底是那个时间段背离呢?确认背离后就不再操作了吗?就等待下跌吗?
其实不然,30分钟所谓背离还要看指标设定的参数应用关系,用9KD与20KD,其所谓形态背离是完全不一样。在日线使用9KD,30分钟8倍速是72的参数吗?若不是应该采取几倍速应用?一样的9参数吗?任何一个参数设定就有可能改变指标的特征,快与慢的差别,那么如何简单认定指标必然是“高位背离”呢?无法有一定的规律标准设定,结果是:各说各话,各凭本事解读,难免陷入“看到什么说什么”。
我最初接触KD指标是在路透社电脑上,当时设定12的参数,为何会变成9呢?这是台湾使用习惯。创始人采用12及14天进行比较,强调必须配合均线使用,参数是“可变系数”,配合均线使用意谓必须配对均线的参数。本栏认为20日均线趋势格外重要,所以使用KD指标应该以20天为准,参数设定20天,应用时比对20日均线,这样就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的应用。
只能在日K线体系论证,不能采用分线倍速,因此KD指标在50°上方代表站稳在20日均价线后偏涨;越过80°代表站稳40日均价线后再度拉高上涨;翻过60日均价线会在80°上方居高不下。针对均线比对观察其优劣势,上证指数均线趋势结构是40日均线向上交叉60日翻扬,20日均线成为主要推升助涨优势。在没有跌破20日均线之前,日线20KD指标不能视为背离,那么20KD在80°可以高位狭幅游走修复,不能以为是背离更不是钝化。20KD形态属于垫高成本再加码拉抬,所以造就高位修复后再走高,并非背离解读。
均量线中长期金叉
量价蓄势完成待发 关键转折就在周二
周五收盘前上证指数拉高作收,最低2960点正好来到20日均线的2961点,说明月线支撑的有效性,及造就反击最好的优势所在,也证明本栏“周线为主”的操作概念是对的,下周这样的特征会更明确。
不仅如此,10、20、40及60日均量线全面翻扬,意谓下周对多方来说量潮俱有绝对助涨优势,在10、20及40日均价线助涨推升的优势下,中短周期的助涨如此明确,加上40日均线高于60日,到下周二60日均价线就会翻扬,表示均量线及均价线进入中长周期的助涨态势明确,这是多头最大的利基,也是下周上涨的基础所在。本周是最后建仓日,下周二一旦出现拔高而涨就必须追高买进啦!
不惧行情!跟着主力这样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