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
依照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及盛衰循环的特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股市中的许多现象。
(1)财富效应:牛市中,人们预测肚票涨而买人,买入又使股票更涨;而人们在股票涨后资产增值,使得消费大增,对经济有所促进,又反过来为股市上涨找到了理 熊市则相反。目前的美国经济与股市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财富效应的体现。我国政府目前正大力刺激股市的活跃,希望借此来拉动内需:但必须注意的是,财富效应是俩双刃剑,既可促进经济,也可打击经济的发展,容易引发经济的大起大落。
(2)行情好起来,利好会不期而至;行情掉下去,利空会不期而至:这是反射的充分演示,当行情起来时,许多公司自然会选择有利时机公布利好,而利好的公布又促使行情进一步上扬。如5月下旬,深发展宣布获准在各地设分行的消息;6月初,福田股份宣布改变不分配不转增的分配方案 这都是利好不期而至的典型例子。其他的情况也如此,行情一起来,众多的公司都纷纷宣布进军网络业、通信业利空不期而至人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南油物业在4月份宣布取消送股计划,股价应声大跌:五粮液宣布不分配不转增,股份更是跌到令人吃惊的32元。
(3)股价与公司经营的相互影响。牛市中,股价升。使得公司能够高价配股,且又容易获得银行信用的支持。从而使公司经济更景气,又为股价上升找到了理由。熊市则相反。
(4) "行情在绝望中启动,犹豫中上升,疯狂中死亡“。当人们的悲观情绪达到极点,或者人们的疯狂情绪达到极点,人们的认识与现实之间的裂痕是如此之大,高潮便来临了,行情也就开始转折了,请看盛衰循环第5阶段的描述。犹豫中上升则反映的是偏问开始扩大并且在受到不断测试的过程,请看盛衰循环第2,第3阶段的描述。
(5)加速上扬见顶,加速下跌见底:请看盛衰循环第4阶段的描述。
(6)多头陷阱与空头陷阱:请看盛衰循环第5阶段的描述。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开始时战战兢兢,后来放心地杀入时,却是顶部套牢;或者不顾一切地离场时,却成了底部割肉。这种“晚节不保”的情形,在股市中屡见不鲜,与狼来了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7)该跌不跌, 日后大跌;该涨不涨, 日后大涨:参与者的偏向导致趋势的产生与发展,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偏向。但是,具体偏向扩大到什么程度才发生转折尚难确一些投资者本已看到了市场的扭曲,但市场的继续扭典动摇了他们的判断。该跌不跌,或该涨不涨,使投资者丧失本有的警惕,结果遭到了市场算总账的报复后大跌,”或“日后大涨”
2,运用
通过对索罗斯的投资哲学研判,我认为有助于在实践中解决困惑股民的趋势论与相反论的矛盾问题,趋势论者相信市场永远都是对的,主张顺势而为,但在市场突变的转折点时却可能遭到惨重打击;相反论者相信“市场往往是错的”主张逆势而为,但在趋势运行中,又会丧失许多良机,根据索氏理论,一方面,我们要追随趋势,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趋势是追随者的朋友。”但是,我们虽然追随趋势,却不能一味盲从趋势,因为趋势形成并非一定是事件的正确反映,而可能是人的偏见与事件的综合反射当偏见到达高潮,趋势就将逆转。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转折点出现,以便能全身而退。
“只有在趋势变化的转折点时,趋势的追随者才会受到伤害。“一般而言,要有很精确地抓住顶部或底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当我们透彻地理解索氏的反射及盛衰循环理论后,有助于我们见底之前提前进入,见顶之前提前退出,留点“鱼头” "鱼尾”给别人。或者至少在底部走出之后,我们能悟到这是底部;在顶部走出之后,我们能悟到这是顶部。股谚云: "底部买进,不动如山。”
又有“不要接跌落的飞刀”的说法。但是,在操作实践中,我们时常都感到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可是,如果我们能很好理解股价沿趋势运动中要经过反复的测试,使得人们的认识偏向与趋势相互强化形成自我推进的道理后,我们就有可能做到不轻易平仓(持股不动),或是不乱抢反弹(持币不动).我们将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个自我推进的过程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才是我们考虑行动的时机。
3,实战运用举例
下面以我近几年不自觉与自觉地运用索氏理论对几个重要顶部的研判举例如下:1996年我在深市冲上4000点后平仓,却后来又忍不住重新追进去,是典型的多头陷阱受害者,那时候不知道“该跌不跌, 日后大跌”的道理,相信市场总是对的,懂市场包含着人的偏见。1997年,当行情缓缓攀升时,我坚定看多,并无任何惧怕,而多数股民心有余悸,每到周末,股指就会产生大幅震荡,因股民怕有利空出台。周一开市,股民又常会追高买进,致使股指跳高开盘。
后来,在管理层增发50亿新股额度,发行50亿可转换债券、提高印花税等措施冲击下,股市成功地经过了测试考验。这时,股民看多的信心大增了,他们认为管理层不过如此,股市开始了加速上扬。最后高潮来临了,具体特征如垃圾股及基金大涨,深发展狂升等等。我知道见顶了,人们的偏见已到了极点,股市疯狂了,管理层发出1997年额度300亿的通知,并且查处涉嫌违规的深发展从此,股市走上了暴跌不归之路。
当时,人们的偏见是政府绝不会再像1996年底那样打压股市,再加上主要炒作绩优股就不怕。我那时并未深研索氏理论,只是凭着对狼来了的故事的理解,而对股市的进程有了准确把握。没想到,无意中竟契合了索氏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