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新三板,太惨,截至4月20日收盘,新三板做市指数为899.10点,与2015年4月10日的历史最高点2673.17点相比,已跌去了66%.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新三板市场经历了从宾客如云到门可罗雀的巨大转变,相关产品也随之体验了冰火两重天。其中,就包括数目可观的公募新三板专户和基金子公司的新三板产品。
最近就有投资人因为新三板产品到期,无法忍受巨亏,来到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办公所在地,拉出“前海开源还我血汗钱”的横幅。
基友们肯定在想,到底亏得有多惨才会跑人家公司拉横幅呢? 一位投资了该产品的投资者向媒体表示,目前产品净值为1毛钱左右(未经前海开源证实)。
据了解,“出事”的产品正是前海开源基金子公司旗下的一款新三板公募专户产品——前海开源资产锦安财富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
中基协备案数据显示,该资管计划成立于2015年3月31日,合同期限为3年,总募集资金为1.57亿元,成立时投资者数量为110人。
据前海开源和锦安基金声明,该资管计划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资新三板已挂牌及拟挂牌企业的定增和股权,主要投向中科招商定增项目。
中科招商2015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后,当年3月、5月和8月进行了多次定增融资,定增融资总额高达108.84亿元,定增价多为18元/股(除权除息后为2.98元/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最高峰时曾创造了1300亿市值的新三板神话公司,竟然在2017年12月26日摘牌了。截止12月25日,中科招商的收盘价为0.61元/股,亏损近80%。
这意味着,所有参与中科招商定增和二级市场投资的股东都踩雷了。不只前海开源资产一家,包括宝盈基金子公司、融通基金子公司、红塔红土基金子公司、北信瑞丰基金、国寿安保基金等数十家机构牵涉其中。随着产品陆续到期,未来可能有更多遭受“巨亏”的投资者出现。
事实上,今年老揭看基金就已经报道过2起关于新三板产品亏损引起的投资人纠纷了,分别涉及诺德基金、财通基金。
在2015年新三板最疯狂的时期,有不少公募基金通过子公司和专户产品参与定增的方式投资新三板。中信证券曾有过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25日,共有329支新三板公募专户产品成立,实际募资规模301亿元。投资热度在2015年二季度达到高峰,随后即呈现萎缩态势。
在新三板公募专户的管理机构中,实际募资规模最大的为九泰基金,24支产品实际募资总额为19.23亿元;前海开源资产管理的募资规模次之,21支产品募资总额为14.13亿元。
虽然这些产品的收益目前没有公开数据,但根据中信证券统计,截至2017年8月25日,1095起面向专户的增发配售中,747起对应股票的最新收盘价低于增发价,占比68.22%,也就是说近七成出现浮亏。
虽然客观来讲,新三板专户和基金子公司新三板产品巨亏的“锅”,不应该完全由基金公司来背。专户和子公司产品如果完成了备案,各种手续、流程和文件也都没有问题,那么从法律上来讲“基金管理人就尽到了勤勉义务,市场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在所难免。
但三年前的新三板“非理性”投资热以及现在的“索赔”维权热,都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记住,远离盲目,远离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