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许多人投资人从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ROE等等方面去思考,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出投资决定。另外,也有许多投资人依照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过程和结果来推理国内银行股的投资逻辑。
自己在自学金融知识时,发现国内银行有如下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非常值得思考,如有错误,烦请原谅,非常感谢。
(1) 银行融资不断 基本上不回购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非常缺钱。总通过定增(配股)、配售(供股)、优先股、债券、可转债等等金融工具,不断地进行融资且融资金额巨大,也不断稀释股东的每股权益及每股收益。另外,银行融资的时间点,也不分股价的高与低。股价高时,融资。股价低时,也融资。
银行融资金额巨大之情况下,基本上不进行股权回购(记忆中未发现),股价高时不回购,股价低时也不回购。也就是说,银行通过融资不断且持续地稀释股东之每股权益及收益,基本上不通过股票回购而增加股东每股权益及增加每股收益,其金融的逻辑是什么?_?
(2)缺钱 高派息
银行总是一边融资、一边高分红。自己有一个疑问,银行如此缺钱,为何还要年年分红派息?为何不停止高派息?为何总是,一边融资、一边高分红,其背后的金融逻辑是什么?_?
(3)永久性的损失
许多银行自上市以来,不断地进行融资且不进行回购,股东权益及每股收益不断地被永久性稀释。也就是说,被永久稀释的权益变成了永远的损失,除非通过股份回购、额外的盈余增长、额外的分红派息等等方式为股东实现与损失相应的每股内在价值的永久性增长。
现假设,被永久稀释的每股权益在20%以上(我未计算,属于拍脑袋),银行从投资大众手里募集了巨额资金,银行能实现盈余增长永久性的不低于20%以上吗?每股派息,能每年增长20%以上吗?
假设没有牛市,银行的投资人是损失(被永久性稀释的部分)<收益(巨额融资的回报率),还是损失>收益?自己比较笨,也一直没有想明白。最近汇丰银行不断地进行股份回购,而国内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