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之长周期行业洗牌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医药工业企业数据:2002年,全国血液制品投浆量为3 000吨,2003年为3 800吨,2004年和2005年由于血浆站整治等因素投浆量增长不大,2006年增长至4687吨。
在2002~2006年血液制品价格变化不大,2002~2005年全国血液制品投浆量增长不大的情况下,华兰生物血液制品销售收人从2003年的2. 53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3.61亿元,增长43%;净利润从2003年的3 549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122万元,增长44%。
2006年全国血浆投放量增长约20%,2007年同比下降约40%,2008年血液制品全行业投浆量降低超过3成左右。随着消费的启动和行业投浆量的持续下降,血疫制品行业进入强景气周期,这阻碍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速度,但带来了行业利润的急剧攀升。
华兰生物作为行业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公司利润2006~2010年连年高速增长公司血液制品销售额由2005 年(3. 61亿元)、2006年(3. 53亿元)、2007年(3. 51亿元)上升到2008年(4亿元)和2009年(5亿元)。公司血液制品毛利率由2005年(33. 24%)、2006年(38. 78%)、2007年(53. 76%)上升到2008年(58, 75%)和2009 年(63.63%)。
天坛生物在收购成都蓉生之前,血液制品在营业收人中的比例始终在10% ~20%之间徘徊。
天坛生物血液制品销售额:2005年(5 693万元),2006年(7 865万元),2007年(9 089万元),2008年(7 028万元),2009年(3. 5亿元),血液制品毛利率为2005年(16. 92%) ,2006年(21.93 %) ,2007年(25.54%) ,2008年(22.89%) ,2009年(51.90%)。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销售额:2005年(3. 03亿元) ,2006年(2.79亿元),2007年(3.1亿元) ,2008年(3.1亿元) ,2009年(3.88亿元) ;血液制品毛利率为:2005年(38.1%),2006年(37. 47%),2007年(54.83% ),2008年(62.42%),2009年(57.51%)。
2008年股市暴跌,沪深300下跌了65. 95%,天坛生物下跌了53. 57% ,但华兰生物仅下跌27. 75% ,2006年初到2009年初三年间,沪深300上涨了96. 84% ,华兰生物上涨了715% ,天坛生物上涨了425%。
从上文的诸多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由于受益于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多年持续的行业治理整顿以及随后的行业需求旺盛,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和股价走势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部都显著地、持续地强于股市整体水平。
不仅如此,血液制品行业的前途仍然值得看好,原因如下:
(1)一个严格管制的行业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苛刻的国家审批限制:2001年5月21日,国办发[2001]40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通知》中规定,从2001年起,国家将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安全要求高,行业属性近乎天然寡头垄断
血液制品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血浆处理能力越大、从血浆中提取的产品种类越多,则对血浆的综合利用率越高,产品的单位成本越低。国外血液制品厂家的血浆提纯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较高,一般可从血浆中提取15种以上血液制品。而我国同行中技术水平一流的也仅提取6种左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血液制品从人血浆中提取,由于其原材料的特殊性,使得该类制品可能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交叉感染、血源性疾病传播等重大医疗事故。同时,由于受科学技术及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仍有许多病毒未被人类发现,存在因未知病毒导致血源性疾病传播 的潜在风险。
所以,该行业对原料采集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技术要求都不断提高,监管也日益严格,理论上,血液制品的行业集中度应该非常高。目前全球主要厂商为拜耳(Bayer)及百特(Baxter) ,二者的产量占有率高达80% ,其他厂商只占有约20%的比例。
由于血液制品行业的特殊性,我国也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3)资源控制,洗牌效果难以逆转
血浆站的设立和运营受到国家严格政策管制,现有行业寡头跑马圈地划定势力范围之后,行业门槛越筑越高。
综上分析,美好的发展前景使血液制品行业龙头公司得以维持较高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