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7日,中信证券的一份卖出评级研报引起市场的争议。虽然这只是一篇出自于券商机构的研报报告,但却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具有较大的冲击影响,对当时的市场行情有着或多或少的降温作用。
其中,就在卖出研报发布后的次一个交易日,作为遭到中信证券首次给予“卖出”评级的中国人保,其股票在3月8日出现了跌停开盘的走势,虽然盘中一度翻红并创出历史新高,但最终还是离不开跌停板的走势。与此同时,时隔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国人保的股票价格已经大幅回落至近期的8.25元,较历史高位已经出现了36%左右的累计跌幅。不过,即使如此,但仍然与当时中信证券给予的合理估值区间存在着不少的距离。
至于当时的沪市指数,同样深受这一份卖出研报的间接影响。在实际情况下,虽然中国人保占比整个A股市场的市值比重并不算很高,但却因卖出研报的发布而引发了市场恐慌的效应。
以沪市指数为例,3月8日沪市出现了4.40%的单日长阴线,而当时3129点成为了短期市场震荡的高点位置。即使随后市场仍然冲高至3288高点,但就目前而言,当时沪市3129点更像是沪市市场的次高点位。
由此可见,对于当时中信证券的卖出研报,确实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考虑到中信证券自身的影响力以及A股市场历史上罕见卖出评级的研报,由此也容易把卖出研报的恐慌效应一下子释放出来,这似乎起到了市场降温的影响。
距离上一次中信证券发布卖出研报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从最新中信证券的研报态度分析,却存在着明显地转变。
其中,据近期中信证券的研报内容显示,主要强调上证综指2800点为预警线,同时也有政策底的迹象,并表示当前的A股市场属于战略配置的窗口。
从卖出评级研报到战略配置窗口的提出,确实展现出中信证券对市场态度的转变一面。作为目前A股市场券商行业中股票市值最高的券商上市公司,其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与影响力,而当时发布的卖出评级一度引发市场的迅速降温,也足以看出中信证券颇具市场影响力的一面。
不过,与上一次的卖出研报相比,这一次中信证券提出战略配置窗口的态度却显得略有逊色。
其中,对于上一次的卖出研报,一方面在于中信证券剑指当时市场的人气股、权重股中国人保,而这对当时的市场做多人气具有较大的撬动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于当时中信证券给予中国人保的折价率太高,与当时的股票价格直接缩水50%以上,本身具有一定的舆论冲击力。
相比之下,对于此次提出战略配置窗口的观点,从一定程度上受限于防范股权质押等金融风险底线思维的影响,而并非从真正意义上突出A股市场的投资魅力,而政策底部的设想,似乎博弈2800点附近政策救市的预期。
由此可见,对于上一次的研报,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威力。至于这一次的研报,虽然态度上显得并不是过于坚决,但起码释放出大券商对A股市场行情回暖看多的态度,而2800点附近的政策底部定调也有望得到进一步确立。
券商研报,即使出自知名大券商之手,但仍然局限于参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赚钱策略。不过,在市场行情颇显复杂的背景下,大券商的研报或具有政策层面上的考虑,对市场政策方向的把控还是值得参考的。换一种角度思考,即使2800点未必属于股市的回调低点,但距离真正的调整低点也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