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至今,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长达三年半以上的调整行情,而从股市确认高点之后,基本上步入中长期调整的行情,过去三年半时间内,A股市场的运行趋势整体向下。
三年半以上的调整时长,从A股市场的熊市调整周期分析,不算特别长,但也属于熊市调整周期较长的时间点。
回顾过去几轮熊市调整行情,以2001年至2005年的那一轮熊市调整行情为例,累计调整周期在四年左右。至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风波事件,则耗用了不足一年时间,却完成了70%以上的累计最大调整幅度。至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调整行情,则经历了近五年时间,但并未超越五年,从历次熊市调整行情来看,熊市调整平均周期大概在四年左右,多以四年至五年之间为主。
对于A股市场而言,股市由牛市转为熊市,尚且不算难事。但是,股市从熊市转为牛市行情,却非常困难,而从这些年来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表现来看,也恰恰印证了股市摆脱熊市行情的困难所在。至于股市由熊转牛,则不仅仅依靠一些政策驱动,而且需要多方力量共振影响,且需要建立在一定契机的基础上才得以引发股市的牛市行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纵观多次股市由熊转牛的过程,却离不开股市处于低估值的状态,且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平均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基本上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或许,对于估值底部的确认,往往会是大资金大机构更看重的因素,而对于前期高位抛售股票的资金机构而言,也恰恰等待一个足够低廉、足够安全的投资机会出现,而股票市场的估值底部确认与否,也就颇显关键了。
多年来,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优质上市公司的抗周期表现,一旦开启长期上涨行情,其上涨趋势却可以延续数年乃至十年时间之长。但是,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而言,得以形成这一长期上涨趋势,一方面与其持续盈利能力有关,即使股票价格持续上涨,但其基本面与盈利增速却始终跟得上股价上涨步伐,股价越往上涨,相应的股票估值反而越低;另一方面,则是与上市公司特定资金、特定机构筹码锁定有关,而对于这类资金机构而言,往往掌控着一定的话语权、定价权,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换言之,只要长期资金筹码锁定,那么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率也会趋于平稳,发生价格趋势拐点的风险越低。
时下,A股市场正处于估值底部确认的过程,但影响市场真实估值底部的要素有很多,不仅仅与经济基本面、企业盈利能力有关,而且也与商誉减值、政策优惠、税收政策等因素相关联。但是,一旦股票市场估值底部得到了确认,那么将会加快中长期特定大资金大机构的入场,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这或许也是股票市场趋势拐点的重要契机。
估值底部确认是股市加快趋势拐点形成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离不开政策的驱动,尤其是重要政策驱动影响。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而言,本身具有政策市场的特征,而股市政策环境与资金面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换言之,当股票市场政策环境持续回暖之际,股票市场的资金面环境也将随之回升,赚钱效应随之增强。
回顾当下的A股市场,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政策驱动力,莫过于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升温预期。谈及股份回购,实际上近年来在部分海外成熟市场得到广泛运用,而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升温预期影响下,间接引发了股票市场的长期牛市行情。但是,关键所在,则是在于股份回购重在股份注销。与此同时,对于采取股份回购后注销的上市公司,多以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为主,而非现金流充裕的企业采取股份回购的策略,反而会导致股份回购的效果大打折扣。
最近一段时期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明显升温,而从实际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开展了股份回购策略,且回购金额、回购比例较大,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带来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不过,股份回购只是第一步,随之而至的,则是需要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以及股份回购后的具体操作策略,若非股份回购后注销的行为,那么将很难更好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股份回购对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也就有所不同了。
就现阶段而言,A股市场积极引导上市公司采取股份回购的动作,或多或少有救助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可能,间接起到稳定市场的影响。不过,对于非股份回购后注销的行为,实际上未必可以起到长期稳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效果,积极影响效果还是缺乏了持续性。
股份回购后注销股份,多见于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多以优质上市公司为主。对于本身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充裕稳定的上市公司,其采取股份回购后注销的概率更高,更容易借此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至于现金流并不稳定,财务状况一般,且股份回购资金来源非自有资金的上市公司,则需要理性看待,可能存在借助股份回购概念稳定短期股票价格的可能,但却未必可以为股东带来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预期。
至于估值底部基础的确认,优质上市公司往往会是率先确认估值底部的品种。实际上,因优质上市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风险、抗经济周期能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可以得到较快修复,而估值底部基础得以确认,其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也会率先得到表现。或许,这也是投资优质上市公司的优势所在,这可能也是未来机构化时代下提升投资回报稳定性的良好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