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形势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做好至少3年的准备
未来几年,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经济形势?一场轰轰烈烈的牛市,会来吗?企业、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自处?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近日接受正和岛专访,以下是他对这些问题的最新研判。
我们处于历史的转弯处
今天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从千年的历史维度来看,公元元年到现在的2000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总体是震荡上升的。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占比在16%左右。
而早在1820年,嘉庆25年中国在全球的占比就已经达到40%了。也就是说,直到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占比还没恢复到最辉煌的时候。当然,这只是从占比一个维度来看。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经济质量还是最重要的。
这主要是在晚清鸦片战争后,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例逐渐缩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恢复,占比一步步扩大。
回顾改革开放的40余年,中国一直在超越:1978年全球排名第12;1993年超过俄罗斯,全球排名第10;2010年超过日本,全球排名第2。我自己分析,也就是在这一年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和关注。
中国现在的GDP相当于美国的67%,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总量上,我们大概率会在2029年或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可以说,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是可以预见、想象的。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的拐弯处,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上,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后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全球分化,分化必然带来严重的分配不公问题。一些国家内部改革很难看到希望,国内社会撕裂十分严重。做不大蛋糕,就必然到外面抢蛋糕。
逆全球化的状态已经形成。我个人是把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看作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形成的这轮全球化的终结。
按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的说法,当前全球前景并不好,人类可能面对比二战时期更差的世界格局和环境。我是同意这个看法的。
而在国内,现在确实处于领导人所说的“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变迁的重要时期。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减速期,再加上疫情短期的冲击,它势必会造成一批企业的受创、破产,就业压力增加,实际收入水平的增速减缓,以及一些脆弱群体出现生活困难。
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的前途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未来3-5年,我们依然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强化“底线思维”。
新冠疫情是千年未有之大危机。它就像在经济运行的机器上撒了一把沙子,这个沙子的颗粒是特别大的,你无法完全消除。
过去几年,中国有许多趋势是一直在进行中的,疫情加速了这些趋势:
1)中美关系恶化
疫情爆发后,大家就在讨论说,未来是不是会形成“平行世界”,中美之间的联系弱化,各有一个朋友圈。
2)价值观、理念的分化
互联网对全球的影响一直在加深。一方面它导致信息的传递更快、更便捷。信息贫困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比如今天大山里的人和北京城里的人大家都用的智能手机。
但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
有人说就好像青蛙坐井观天,本以为有了互联网后就能够出去看到天空,结果发现不是,而是把一帮人都拉到了井里,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有了强化的共识,同时认为井外的事情都是错的。
互联网并没有使得不同社会群体间更加容易达成共识,而是相反,社会的分层更加严重,甚至可以说不是利益不可调和,而是价值观、理念不可调和,更容易产生更多非理性行为。
3)人口结构大幅变化
人口大变局是逃不掉的长期力量。第一是人口拐点渐行渐近,从总量上看,人口净增速是明显放缓的。联合国预测2027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但我们真正担心的问题倒不是劳动力红利的消退,而是人口结构大幅变化。2014年中国劳动力人口首次净减少,之后降幅显著加快,尤其是15-24岁的“小鲜肉”减少最快,近3年几乎每年减少1000万。
也正在老去,1966-1974年是中国第一次人口高峰,大概有2.94亿人出生。这个群体将在未来5-6年里逐渐步入老龄化。
4)地产逐渐饱和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20年大的房地产周期中,增长斜率非常陡峭。现在我们户均住房已经达到了1.5套,住房拥有率高达96%。
而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刚需人口的下降,房地产行业确实将会从一个高速增长期步入到平稳增长期。
5)全球经济步入减速期
2008年以后全球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无形中加剧了贫富差距。因为宽松政策天然地是有利于富人的。再加上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之间利益分配的巨大差异,一些国家内部的利益出现了巨大冲突。
客观地说,从增长速度来看,未来10年将会是一个减速期。
因为从全球经验来看,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普遍经历了减速的过程,没有国家能逃开,中国也不例外。
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经济减速期平均时间为20年,最终稳定在3%左右。
而中国经济增速从2009年起就步入了换挡期,目前刚刚走过10年,GDP增速从高点14.2%下降到了6.1%,也就是说,至少还有10年左右的减速期。
领导人提出“经济新常态”这样的重要判断,是实事求是的,是对中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合理、精准判断。
而我自己理解这个减速期,有所谓坏的减速,也有好的减速。前者就是经济速度在下降,经济质量没什么提高,产业结构也没有升级,陷入一蹶不振的状态。
日本在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后,人均GDP水平徘徊在3-4万之间,相当于高位横盘。很多人把这称为东亚国家的“内卷化”,进入天花板,没法突破了。
假定我们会陷入到一个所谓“停滞”的状态,那肯定也更希望是陷入到一个高维度的停滞,而不是中低维度的停滞。
所以,我是希望中国能够在减速期真正地实现“提质增效”,通过像体制机制、生产要素的改革,使得人均GDP水平有一个稳步的上升,产业结构、贫富差距改善,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就像领导人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觉得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