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典与证券投资——晕轮效应
金融投资市场是一个参与型市场,没有人的参与市场无法独立存在。既然是人参与的市场,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参与者。人这种具有独立思维的生物是最难研究透彻的,所以我尝试先从经典心理学现象进行了解,也许会为我们投资开启不一样的思路。
小马主要从心理学十个比较著名的理论入手,向大家进行介绍。当然这种方式并非我首创,很早就有人研究投资心理学。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家很难有时间去一本本阅读理解相关著作。我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大家在碎片时间里,快速的了解相关知识。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十大著名理论之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而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
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就因晕轮效应而陨落。
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概念解析
晕轮效应的启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评价时,应该客观与冷静,公正的去看待,而不能因个人意识主观定论。如果我们受到自己主观的偏见或别人情绪的影响时,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剖析或许会减少我们犯错的几率。
证券投资中的晕轮效应
学习晕轮效应,总结出两个特点,以偏概全和主观偏见。这两种特点在证券投资中常常出现,对投资结果造成巨大影响。没有人能一直保持客观,人的意识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但应该尽量的避免主观偏见出现在投资上。
现在我们就通过投资中的实例,来分析一下晕轮效应造成的影响。
1、投资者们都有自己的选股标准,有的是用技术指标,有的用财务数据。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选股的时候经常会以偏概全。比如很喜欢某只股票,当一种指标显示买入或一种财务数据比较优良,就急于买进。认为这种指标好,其它的指标一定不会差,结果南辕北辙。任何一种选股的体系,不会只用一种指标考察,就算是一种指标也会有不同验证方法,当多方位确认后,才能进行投资决策。
2、很多投资者在上一轮投资中,因为某只股票亏了钱,会对这只股票产生反感。下一轮投资启动后,基本上是不会关注这只股票的。正因为这种主观的偏见,丢失了很多盈利的机会。上一轮投资不挣钱的原因很多,板块问题、价值问题、筹码问题等,不能因为没挣到钱就敌视它。往往第二轮投资时,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只股票挣钱了,你只能默默后悔,当时怎么没有拿好这只票。
3、某一行业,如果所有企业蜂拥而至,从证券上来说已经失去了投资的价值。首先这个行业已经变成热门行业,大家都在做,没有权威导向;然后,大家做这个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而挣钱这一现象就是晕轮效应,掩盖了很多弊端;最后,行业必须整合出现多数参与者被淘汰。就像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我个人就觉得处于这种状态中,贾跃亭在做,董明珠在做,王建林在做,所有人都在做,那么谁是被淘汰的呢?
晕轮效应示意图
晕轮效应给予我们太多的提示,投资一定要理性,不能受主观偏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无数的案例却告诉我们,很多投资者都做不到。在了解这一效应的影响之后,大家对于自己以往的投资是不是应该进一步的审视呢?
小马有话说
晕轮效应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影响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无论谁都无法避免。我们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偏见,但应适时的进行客观分析,避免自己因为偏见而造成损失,特别是进行投资决策时。
小马自己常常也会因为晕轮效应而被影响,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只依赖于主观认知,而没有去做更为客观的调研,结果可想而知。
希望投资者们和小马一起,在学习中不断的成长,避免关键节点的心理影响,建立客观的交易系统,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