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斯坦哈特从只关注短期到关注中期的转变
斯坦哈特只关注短期,对他来说,此时此刻最真实。长线以及华尔街有关长线的研究在他看来都是以后的事了——是梦里的世界。作为一名商人,斯坦哈特觉得一次又一次费尽心思获得微薄利润——5%、10%、15%——更能让他游刃有余。买了一只股票后就存起来等待很久之后出现转机,这些在他看来,也许永远都不会发生。1983年,他以117美元的价格买了IBM的股票。股票表现良好,上升了15%。大多数投资人会看看报纸,看到上涨的形势出现之后满意地等待其继续发展,然而随后股票回落到了120美元,原来的收益几乎化为泡影,但他们也只能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斯坦哈特就不会这样做,他会首先花1亿美元以117美元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在它涨到132美元的时候卖掉——一下子赚到1000万美元!这还没完,他紧接着会把它做空,等到股价跌到120美元的时候,再捞几百万美元。
斯坦哈特在一个好年景里可能每一两个月就会把他的证券重组。他说:“我的交易量很大,有些并不一定是为了利润,有可能只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机会,使我有可能提早发现问题。交易本身就是催化剂。我多么羡慕那些做长线,一做就做很多年的投资商啊,他们能够执著于一个远期目标,等待等待再等待!历史上任何成功的投资商获得二三倍利润的概率都比我高。我总是做些小买卖。但我赚的大部分钱都是从我持有的超过一年的股票中获得的。”
这个时间也是斯坦哈特能够允许自己“定向性”投资的极限,这与他的大部分交易相比算是长线。
斯坦哈特也随时准备对市场的总体发展做短期投机。他通常会做多杠杆,偶尔转为净空头寸。“我有五六个证券分析师、三四个交易员和一个经济学家,他们寻找将要发生巨大变革的行业。通过运用经济学家的观点,我希望我能够区分统一的和独树一帜的见解。”
1981年,他开始相信中长期国债的前景会不错。斯坦哈特的经济学家合伙人乔治·亨利曾经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他也认为当时14%的利率必定要降。于是斯坦哈特从基金中拿出5000万美元现金,又借来2亿美元资金购买了价值2.5亿美元的5年期美国国债。那段时期他不得不痛苦地等待利率下降,在那期间,基金缩水了100万美元。那段时期他失去了一些客户,但最终这场豪赌为他挽回了所有损失:这2.5亿美元的债券投资,基金只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股本,却从中赚到了4000万美元。斯坦哈特的合伙人们得以在当年公布了10%的财务增长,与该年标准普尔500下降3.4%形成鲜明对比。如图所示。在随后一年,他运用杠杆将中期政府债券收益拉高了97%。
鲜明对比
3年后,斯坦哈特用大部分是借来的资金,在中期政府债券上投资了4亿美元,又一次赌利率将会下降。这一次他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利率升到了近历史最高点:顶峰时期为15%,长期利率为13%。1985年7月,他收了手,获利2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