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非特并购可口可乐公司的原因及采取的投资理论
在1985年收购了大都会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后,巴菲特连续3年没有大规模购买任何股票。但是在1989年3月15日,伯克希尔公司宣布它已经拥有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从而成为它最大的股东。公司为此只支付了10亿多美元,平均每股10.96美元。后来,公司所持股份增长至7.8%。
也许当巴非特在1985年的年度报表中提到他正从百事可乐转向樱桃可乐时,他其实是给出了一个模糊的信号。当可口可乐产品的质量明显成为关键因素时——在世界上五大碳酸饮料中它排名第四——巴菲特同样也热衷于关注品牌力量和持续的海外市场拓展。这要比传统制造业更加容易,因为可口可乐浓缩液可以不需扩大装瓶规模就被出口至海外。这是典型的巴菲特公司所具有的特征:简单,易懂,非高科技。如下图所示。它体现了巴菲特的座右铭:“坚持做你懂得的行当。”可口可乐很便宜,他坚持每天都喝。每喝一瓶或者一罐都会给公司带来一分利润。在全世界,可口可乐是美国的标志。(戴高乐总统曾经抨击过所谓的“可口可乐殖民化”。)“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公司,”巴菲特说,“它受到普遍的喜爱——几乎所有国家每年的人均消费量都在增长。”在温带地区,饮料的平均日消费量为64盎司,在美国,其中差不多一半都是由软饮料构成的,而可口可乐就占到了40%的市场份额。作为饮料的组成部分,软饮料的消费似乎一直在上升。他说,即使用1000亿美元也削减不了可口可乐在世界软饮料圈子中龙头老大的地位。
巴菲特公司具有的特征
与巴菲特的其他大的并购案对比,如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华盛顿邮报》不同,可口可乐公司股价起初并不是很便宜。在1988年底,它的售价是1989年预期利润的13倍,高于市场价格15%。远期前景似乎是最吸引人的一点。巴菲特同所有人一样,都对当时可口可乐公司的CEO郭思达(Roberto C.Coizueta)印象深刻。他用多余的现金流回购已发行的股份,并建立了一个根据管理人员的资本回报率来评定他们级别的管理系统,正如巴菲特所推荐的那样。
最后的结果证明,巴菲特并没有等待太久。短短3年后,他的股票已经价值37.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整个伯克希尔公司曾经的总价值。到了1999年中期,它的价值达到了134亿美元,是他支付的价格的10倍。市场认同了他之前发现的价值,即品牌的地位——企业的信誉——是独一无二的。
在购买可口可乐公司时,巴菲特从传统的格雷厄姆的“烟蒂”投资理论转变成以合理的价格增长的技术。他最近说,在收购可口可乐公司之前,他闭上双眼,试着描绘它10年之后将会成为的样子。一个绝妙的主意……但不是格雷厄姆的。当他的投资风格从格雷厄姆的“烟蒂”式抄底——价值投资演化为购买有大幅增长潜力的股票后,巴菲特开始忽略它们的界线,认为两种技术都是分析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实价值。当然,部分说法的确是事实,尽管它们也被合理化了。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格雷厄姆改变了策略,因为他希望获得足够的硬资产和现金,以便为自已的将来或是破产以后提供足够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