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打个比方,导致美国金融体系崩塌的因素有1000个:银行家与投资银行家对风险漫不经心的态度,杠杆过高的资产负债表上列满了低质量的有毒证券组合;联邦监管部门放任自流的态度,这主要体现为它们相信“自由竞争市场”能够阻止美国社会出现产品过剩的局面;国会上一次进行的立法改革甚至要追溯到大萧条时期;“证券化”使得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原有关联关系一贷款人要求借款人提供证据证明其具有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一被切断;不计后果的金融创新使得几十万亿美元的衍生金融产品(例如信用违约互换)被创造出来,通常这些衍生产品的风险都大得让人目瞪口呆,而且复杂程度令人难以思议。
美国商界以及投资界领袖的权力与地位的急剧上升也是导致这场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这些大型金融机构持有美国所有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大型企业)所发行股票的75%左右,然而在半个世纪前,它们的持股比例仅为8%。所有权比重的快速上升使得这些投资管理机构一大部分 为共同基金管理公司(持股比重古美国股票市场的25%)私人养老金(持股比重占美国股票市场的12%)政府退休基金(持股比重占美国股票市场的9%)、保险公司(持股比重占美国股票市场的8%)、对冲基金与捐赠基金一拥有巨 大的能量,可以对美国企业施加强大的影响力。
但是,它们没有好好使用这股力量。事实上,美国的投资管理机构都没有好好履行对委托人(这些终端客户用大笔的资金进行权益型投资,其中包括共同基金份额的持有人与养老金受益人)应尽的义务。数据清楚地说明,尽管它们持有的股权比例达到了控股程度,但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没有在公司董事会的组成、公司治理、董事选举、高管薪酬、股票期权、代理提案、股息政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公民并没有表现得非常主动,因此这相当于允许上市公司的高管充分利用自已拥有的代理权来谋利,例如高管薪酬、额外补贴、并购交易,甚至接受公共会计师打了包票的(至少是双方都心照不宜)“金融工程”概念,直接导致了金融工程技术已经全面渗入了企业的财务报表。
但是,机构投资者的失误不仅仅表现为公司治理问题,还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交易流程中。这些代理人也没能尽到尽职调查的责任,而这正是每一个公民投资者有充足的理由希望委托理财的投资专家能够起到的作用。为什么这么多技术娴熟、拿高薪的证券分析师与研究员都没有发现花旗公司、其他大银行、投资银行,还有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美国国际集团那些充斥着有毒资产的高杠杆资产负债表存在很大问题呢?也没发现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使用的销售手段不道德呢?“甚至更早之前,当这些专业人上对安然公司设立特殊目的机构的伎俩以及世通公司故假账的行为故意视而不见时,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然而,这些刚得到授权的代理人没能向股东尽到应尽的职责,这只不过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个方面。机构投资管理行业一我已经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58年一也要负主要责任。作为一个群体,我们让航向偏离了180度,由原来的管理至上转变为了销售至上,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审慎管理,而是产品营销。我们不再进行长期投资,取而代之的是短期投机。顾问/代理人的梦想是抢到越来越多的受托资产,以便于他们拿到更多的顾问费与盈利,即使这些收益或利润表现为投资者委托人的直接成本,他们也根本不顾及按照传统的信托关系与受托责任标准,他们应当服务于这些投资者/委托人。
利益冲突是资产管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只不过在不同部门的表现形式有所区别罢了。私人养老金计划面临的利益冲突(即计划缴款额的最小化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与公共养老金计划所面临的冲突(即受到政治压力,不得不投资于立法机构指定的、愚蠢的投资项目)不一样。同时,工会养老金计划面临的利益冲突也区别于前两者(即雇用愿意接受“收费服务”模式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压力)。然而,在共同基金行业内,代理人应向基金股东/客户履行的受托责任通常会直接与基金管理公司的商业利益发生冲突。
资产管理公司总是把自身利益摆在第一位,也许我们不应当对此感到惊讶。事实上,正如特拉华州衡平法院的大法官小利奧.斯特林(LeoE.StrieJt.)观察到的那样:“在为自己谋求私利这方面,如果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反而不如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企业经理人,那才让人觉得奇怪呢。”。基金行业一在所有 金融中介机构中规模最大一没能 做到服务于基金股东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条款写得清清楚楚一该法案 要求“共同基金的组织、管理与运作应当以基金股东面非投资顾问的最大利益作为标准”。
美国企业的控制权由所有者逐渐转移给代理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似乎已经彻底忘记了它们的唯一职责就是保护委托人的利益,因为正是这些人把自己的多年储蓄交给共同基金打理,或者把未来自已退休后的保障全权交给养老金计划来管理。这些新型投资者/代理人不仅把委托人的利益抛到脑后,而且似乎还彻底忘记了自己的投资原则。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的重心已由以企业内在价值的持续创造为基础的长期投资策略,转变为愚蠢的投机策略,只关注企业股票的短期波动。昔日长期持股的交易策略被今日“快速换手”的交易模式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