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入收藏界的新手而言,首先要培养一个正确的收藏观念。
一、培养良好的收藏心态
很多人之所以买到假货,就是因为急功近利。满怀希望自己能够走运淘到一件好东西,结果屡屡上当受骗。艺术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更不像股票、基金,今天买进明天卖出就能赚大钱。搞收藏的人,都要有这方面的兴趣,而且要多看书、多看拍卖、多看展览,多请教,尤其是多看真东西,真的看多了,才能知道什么是假。
收藏投资,要先树立怎样的观念?
二、把握好收藏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新加入到收藏队伍的人私下抱怨时机错过,尤其是看到别人早些年以低价买下的藏品,不免连连咋舌,惊羡不已。当看到别人连连买到好的藏品时,又抱怨自己机遇不好。其实,时机每时每刻都在,关键是你自己能否抓住。
藏品的收藏价格也是随着时间在波动。对于一个现代收藏者来说,引人经济学的投资思考是必要的。怎样以有限的金钱拥有藏品,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这是藏家普遍关注的。
三、并非年代越久越值钱
收藏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在还是不值钱。也就是说,很多收藏爱好者认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区。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制作粗劣,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汉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铜钱,今天在市面上不过几毛钱一枚,而一些现代工艺的翡翠器物,却能卖到数十万元。
明清时期,皇帝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人才到景德镇,专为皇家烧制瓷器。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不计成本,极为精良,在当时就身价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明清官窑瓷器的精品动辄拍出数千万元的惊人价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较为粗糙、没有什么工艺价值,当时也只卖几文钱一个,直至数百年后的今天,其收藏价值仍然不高,只有三五十元一件。
收藏品的价格弹性很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价格也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有些藏品可能收藏价值并不高,但有人却出于特殊爱好,或为寄托某种特别的感情,或为了配齐系列藏品中的缺品,却视其为珍宝,不惜以大价钱购得。
由于各地的收藏氛围、购买能力不尽相同,一件藏品在不同场合的“身价”可能会有很大悬殊。“地区差”因此便成为精明商人的生财之道。例如:某国画大师的一件作品,多年前在一般小城市的拍卖会上成交价仅1万元,在大城市则拍出了6万元,再拿到北京,成交价变成了几十万元。
四、藏品未来价值最重要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藏品的存世量越少,价值就越高;存世量越多,价值就越低。这个原则可以作为选择藏品的参考,但也并非是绝对的。那些发行量很大的纪念邮票、纪念钱币、纪念章,还有非限量发行的招贴画等供求量弹性很大的藏品价值也是很高的。
收藏的意义被界定为三点:首先,该藏品是否含有人们所欲知的信息。如果是,那就可能产生较大的需求,就拥有收藏价值。其次,藏品所拥有的潜在价值是否被人们强烈关注,是否具有非凡意义。最后,一旦藏品的特殊意义被发掘,是否市场的供应量也能迅速增加。只有藏品拥有人们欲知的信息,这种信息又极为重要,而且市场又无法充足供应才有收藏价值,也会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文物收藏的价值是多范畴的,不仅包含了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但是为了让大众更加明晰文物的价值概念,通常专家会以完全的经济价值来表述,这样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价值概念。文物鉴定专家说,一幅宋代的名画价值数千万元并不是说它就肯定能卖几千万,而是说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总和是价值千万元,如果真的出售也许几百万元都没人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有行无市。
通常说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现在的投资收藏行为不仅仅要看藏品的行情,还要看它的“市情”如何。知“市情”、懂诀窍,获得丰富的经济收益才会成为可能。
五、投资的价值在于收益
投资一件藏品,目的不仅在于欣赏,更在于它能保值升值。深埋地下的文物是没有价值的,想让藏品增值,就要让其流通,而作为收藏者只能赚取一个升值环节的利润。我们常听说有人把藏品出手后又花更高价钱买回来,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收藏经济学认为,只有经过足够数量的流通次数,藏品的价格才能实现大的增值。这就是古玩界乃至收藏界常说的“高来高走,低来低走”。
一件藏品,包括找寻的辛苦、周转的利润、一次次的增值,还有由于判断失误带来的损失,最终都由后来的收藏投资者埋单。这样看来似乎冤大头总在后面,其实也不然,藏家只是在别人苦苦寻找、对比、参照、淘汰、选择、流通、交换等的基础上,摘取其中最公认的硕美果实而已。这一点上,最后藏家又是最大的贏家。而且历史是延续的,每个藏家也只拥有藏品的一个时期,拥有者总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