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着更多的人投身于房地产市场。但是,投资者在看到巨大收益的同时,也要看到巨大的风险。房产是一种不动产,所以投资于房产中的资金流动性和变现性较差。由于房产投资周期较长,占有资金较多,因此投资于房产,还需承担因经济周期性变动带来的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哪些房地产是投资“雷区”?
另外,房地产业是涉及有关专业知识最多的行业,一不小心,便有可能踩中地雷。因而,千万不可只看到诱人的蛋糕,一时冲动,误踩“地雷”。
“雷区”一:宏观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
房地产市场历来容易受到各种市场政策导向的影响,从而造成很大的周期性波动。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房地产投资带来极大变数。、
例如,国家提高首付款比例的政策,就会对房产投资造成很大影响。假设一个精明的房产投资者手里有100万元想投资,按照原来首付20%的原则,他可以买到10套50万元的房子,其他的钱由银行贷款解决,赚取的是10套房子的利润。在利润上升的同时,他的投资风险也被巧妙分散到10套房子那里,这样“鸡蛋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显然大大增强。何时而言,他可能只买到8套的房子,收益降低,杠杆效应减少,投资风险会相应增加。
避开“雷区”的策略:积极关注政策面的变化,适当收缩战线,集中资金于3~5套有较大潜力的房产,这样虽说收益减少,但也有效地降低了风险。
“雷区”二:城市规划的风险。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房产投资有直接影响,尤其在目前大搞城市建设以带动内需的情况下,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踩到“地雷”,遭受巨大损失。
例如,刘女士通过房产中介看中一处二手房,不管是价格还是地理位置都比较满意。房产中介说户主出国急需用钱想赶快转让,于是刘女士便以43万元买下。没想到3个月后,就有拆迁公司上门说此房属城市改造拆迁范围,要在2个月之后拆掉。刘女士后悔万分,最终只拿到37万元拆迁款,自己白白损失6万元。
避开“雷区”的策略:注意媒体上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信息,登录当地政府城市规划部门的网站,了解城市规划动态,小心决策。
“雷区”三:地产开发商的圈套。
在个人房产投资的过程中,许多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地产开发商设置了圈套,最终让购房者吃闷亏。例如,不法房产商会在合同里玩花样,最常见的是将“订金”变成“定金”,有时还会在合同里故意空出一些条款不填,利用购房者不熟悉法律的弱势,使房产投资者吃亏上当。
避开“雷区”的策略:投资者在购买房产时要尽量找那些诚实守信,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房产商。
对于购买过程中的陷阱,房产投资者不妨借借“外脑”。在购买过程中多咨询些房产法律专业人士,必要时聘请专业法律人士陪同购买,识别出合同和交易过程中的“地雷”,避免中了地产商的圈套。
“雷区”四:远期支付能力的风险。
对于按揭购房的投资者来说,必须要对自身远期的支付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判断失误,出现意外情况,则房子就有被银行收走的风险。
工作两年的王先生看中了一家商铺打算投资。同类店面的租金每月能达到3000元,照此计算,除去每月的银行按揭贷款,3年就能收回投资^没有积蓄的他利用银行贷款买下了这间商铺,首付款也是向朋友借的。可是,没过1个月,商铺前面的马路由于修地铁而开始施工,客流量大幅降低,店面租金也随之暴跌。据说这个工程将持续1年以上时间。
王先生不但无法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更无法归还朋友的借款,店铺还有可能被银行收走。万般无奈之下,王先生只好将店铺转让他人。这一来一去,损失了3万多元。
王先生之所以投资失败,就在于他对未来估计过分乐观,没有考虑到相应的风险,而自己没有积蓄,抗风险能力极差。
避开“雷区”的策略:个人房产投资者必须慎重决策,把预期收入的估计建立在较切合实际的基础上,并留有资金余地,从而使自己的买房和房贷按揭额决策建立在有能力的偿付基础上,以便可以从容还贷,规避房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