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在全产业链上都走到了世界前列。光伏产业要想取得更大发展,突破补贴带来的各种限制,则需要开拓思路、突破瓶颈。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近日召开的“光伏行业2019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表示,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1.4GW,同比下降53%。其中光伏地面电站新增装机约6.8GW,同比下降43%,分布式电站新增装机4.6GW,同比下降62%。为什么会下降?应如何恢复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
周健奇:我认为,主要是政策因素的影响。2018年5月31日,《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核心是在“加快补贴退坡”的大方向下,安排2018年光伏发电的政府计划。“降”是主基调。
首先,降2018年新增规模的计划。对于集中式光伏,文件明确:“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并要求“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对于分布式光伏,文件明确“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
其次,降2018年的补贴。自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补贴降0.05元/度;新投运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降0.05元/度,“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光伏电站标准。
我们看到,此项通知发布后,对光伏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新增规模计划的影响最大。因为,2017年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曾经提出,“光伏发电主要按照竞争配置和市场自主并举的方式管理”,并特别提到“利用固定建筑物屋顶、墙面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市场主体在符合技术条件和市场规则的情况下自主建设”。
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新通知就出台了。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约53GW,同比增长53%。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过19GW,同比增速超过360%。2018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的同比增速与2017年同期持平。但2018年全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约44GW,同比下降18%。其中,分布式光伏全年新增装机约21GW,同比增速仅为5%。5月31日下发的通知类似于“急刹车”,也因此被称为光伏“5·31”新政。
中国经济时报:你刚才重点提到了“5·31”新政的巨大影响,在你看来,光伏发电的政策环境渐渐明朗起于何时?
周健奇:随着新的光伏补贴、上网规模的相关通知从2019年4月份开始陆续出台,光伏发电的政策环境才渐渐明朗。多个文件的陆续出台,逐步明确了2019年光伏发电的政策环境。
政策是集中在4月份之后出台的,政策出齐、政策落实也需要一些时间,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光伏新增装机在2019年上半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且,涉及集中式光伏的相关政策下发时间相对较早,除了《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下达“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等之外,相关部门还在1月7日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因此,今年上半年的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的增速降幅要小于分布式。
周健奇:政策明朗之后,我国光伏发电的市场需求将在下半年集中释放。根据下发通知的工作安排,新增装机总量有可能会超过2018年,但也不会超出很多。
所谓恢复国内市场需求,其实是恢复市场预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光伏单位装机成本较快下降,市场需求是在增长的。此次增速下滑,主要是由于政策“急刹车”影响了市场预期。整个上半年,市场都处于观望之中。光伏产业属于拥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虽然发展快但仍处于成长期的起步阶段。政策环境稳定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我国还需进一步激活分布式光伏市场需求。我国集中式光伏主要布局在光照条件好、空置土地资源较多但人口少的西北部地区,远离人口密集的电力消费地。集中式光伏可以让我国成为全球光伏大国,但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市场瓶颈。如果发挥生产消费者优势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启动,可有效解决光伏产业的市场问题。
第三,提升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水平,重点在于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城市老旧电网改造的投资力度,并将农村贫困地区屋顶加固作为光伏扶贫的一项内容。
第四,立足分布式光伏的生产消费者特征,主要从分布式光伏扶贫、传统企业利用闲置资源和富余人员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发展、降低工商业企业电价三个方向,鼓励并调动各地方激发本地市场潜能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