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选择多的是
虽然已经有不少机构经理置身价值投资的果园中,但树上的果实是摘不完的。大型共同基金就像是个行动缓慢的巨人,顶多只能捡树顶的果子。他由于长得太高太大,所以看不到树的底部或是隐藏在树叶之下的累累果实。而个人投资者虽然矮小却更加灵活,就算与巨人同行却还是可以满载而归。
格雷厄姆在1974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就强调了小资金投资者的忧虑:
我相信,个人投资者只要有正确的原则,并获得正确的投资建议,长远看来,其投资绩效一定远胜于机构投资者。信托投资公司的备选标的也就是300只上下,但个人投资者却可以有多达3000个项目供他考察和选择。真正的好买卖大多数都不是大型股;基于这一不容忽视的事实,机构投资者甚至算不上是廉价品猎手的对手。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财力太充足,有的公司却迷惘了
沃伦•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是一个证明机构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闲难的好例子。巴菲特,就像许多巨型共同基金的管理者一样,只能大M买进某只股票。如果他不持有几家大公司大份额的股票,可能他就会发现A己手上持有的是几千家公司的股票,每只股票可能有多个买进价位,根本照看不过来。不但管理的成本会是个天文数字,随之而来的还有公司失控的风险。
但这并不代表巴菲特已经放弃了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资原则。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94年的年报中这样说道:“问题不在于过去曾经管用的东西在今天却失效了。相反的,我们相信我们自己的公式——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由诚实且有能力的人们运营的公司——获得应有的成功是必然的。”
但是,巴菲特说道,钱包太鼓也是卓越投资绩效的敌人。“伯克希尔今天的净值为1190亿美元,但是査理和我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它的净值仅为2200万美元。虽然市场上依旧有许许多多值得投资的好公司,但是那些相对于伯克希尔的资本来说过于渺小的投资机会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此一来,巴菲特只能考虑购买那些能让他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的股票,“在这种最小额度限制之下,伯克希尔所能选择的投资范围就会非常小”,巴菲特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