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我国面临诸多外部压力,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仍然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3月5日,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在“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按照世界银行评价,2017年底中国国际贸易营商环境排在第97位,去年通过锐意改革,位次提高了32位。
“去年在口岸需要海关验核的证件是86个,涉及到19个部委,大家一起锐意改革,一下子减少了40个,企业在通关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倪岳峰说。
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超过一半
有记者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担忧,认为中国虽然是全球贸易第一大国,但国际市场持续疲软,中国市场也不容乐观。
面对质疑,倪岳峰通过一组组数据,有力证明了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外贸稳中有进的有利形势。
倪岳峰介绍:“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整体通关时间有明确要求,要求压缩三分之一,各位记者朋友都记得。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向大家亮出了一年的成绩单,也就是过去的一年,整体通关时间、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超过一半,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任务。”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约56%和61%,超额完成年内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8年,我国口岸核验的监管证件由86种精简到46种,除4种需要保密外,已全部实现联网核查。与此同时,通关成本大幅下降,60多万家注册外贸企业受益。通关成本降低主要得益于口岸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2018年我国实现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关检深度融合等一系列重要改革,进出口速度更快、费用更低。
倪岳峰表示,下一步,海关总署将强化监管,优化服务,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稳中提质的要求,进一步打击走私,为大家守好国门。
跨境电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倪岳峰指出,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这几年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发展速度。2017年增速80%,2018年又增长了50%。在“双十一”这一天,需要海关清关的跨境电商商品超过2700万票,最高峰的时候,一秒钟要放行跨境电商商品1000单,这对海关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倪岳峰透露,我国跨境电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一方面,关员们加班加点工作,同时在全世界率先使用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来的智能审图技术,这使我们能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通关。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134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61.2亿元,增长67%,进口785.8亿元,增长39.8%。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电子商务法》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为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了法律支持。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曾表示,海关总署积极配合商务部研究制定了过渡期后跨境电商新的监管总体方案,配套制发《海关总署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的适用范围、参与主体责任等要求,包括增加了一系列新的监管服务措施,进一步规范强化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