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思维:“颜”之有理,“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下,国内化妆品的春天在哪里?
上周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兴冲冲的跑到我跟前,睁着她那闪着金光的大眼睛问我:“你能看出来,我今天的眼影用了哪六个颜色吗?”我看了足足一分钟还是只看出来了棕色和金色,还在想她为什么要学小学生把亮片涂在眼皮上。
毫无疑问,她生气了。作为补偿我送她了一套某西子礼盒,但是她更生气了:“你为什么要拿买保时捷的钱,买五菱宏光送我!”
抱着绿油油的礼盒,我心中满是不解,她为什么会这么想?那就研究研究起化妆品这个行业吧。
行业现状 品牌端掌握定价权
毛利率最高
总的来看化妆品的产业链由四方构成:研发生产端、品牌端、经销/代运营以及终端零售端。
多数化妆品都是品牌方利用自己的技术,委托代工厂去设计或生产的,但是定价权还是被牢牢攥在品牌方手里,因此中游品牌端的毛利率最高,处于60%-80%之间,净利率在5%-20%之间,其中国际品牌雅诗兰黛的毛利率最高为76.36%。
而代工企业由于夹在原料商和品牌商之间,且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比较弱,毛利率在15%-45%之间,净利率在6%-13%之间。
化妆品行业下游十分丰富,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加上受2020年疫情的影响,化妆品销售市场进一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目前线下商超/百货/专业渠道占比分别为17.9%/16.7%/17.6%。与此同时电商渠道占比已由2010年的2.6%上升至38%,成为化妆品销售的主力。
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会选择让代运营进行线上的品牌打造与销售,这个环节涉及到的公司毛利率在30%-60%之间,不同公司的毛利率相差较大。随着公域流量越来越贵,私域流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于初衷是研究送什么样的化妆品会让女孩子开心,因此我的错侧重点放在研究产业链的中游------品牌方上面,那品牌方目前的格局是什么样的呢?
化妆品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品牌主导
大众市场中海量国产品牌竞争激烈
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在这里我将品牌方分为三类:
1、国际大牌化妆品公司
2、国内上市/拟上市化妆品公司
3、国内非上市化妆品公司
先来看这今年上半年这些不同化妆品品牌在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销量以及单价情况。
国际大品牌方面,欧莱雅品牌旗下的兰蔻品牌在2021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49亿元,同比增长253%,销量同比增长63%,单价同比增长117%,量价齐升,各方面数据都很亮眼,销量方面也是由平价的欧莱雅品牌独占榜首。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很火的以Pitera成分成名的SK-II数据不是很亮眼,是六个品牌里唯一一个销售额为负增长的品牌。
再看国内上市公司的品牌,其中珀莱雅旗下的珀莱雅品牌的销售额稳居第一为7.65亿元,与国际品牌海蓝之谜的销售额7.94亿元接近,但是珀莱雅单价141元(海蓝之谜单价1543元)走的平价护肤路线,竞争力主要在销量上面。丸美的销售额主要受其销量下降的影响,同比减少了22%。除了上海家化,其余品牌的价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华熙生物品牌的产品单价最高,销售额、销量增长速度最快。
非上市化妆品品牌公司里花西子的表现很亮眼,销售额达到了16.81亿元,媲美国际大牌,量价齐升。上海上美旗下的韩束与一叶子价格上升了,但是销量下降的更快,以致于销售额大幅度的下降,品牌竞争力不强。
将这十三个品牌的销售额、销量、单价进行对比,可知国际品牌凭借着多年的品牌打造占据着62.58%市场份额,而花西子则在网红带货、广告投入、国潮风格包装等地方发力,在这十三个品牌里占据着9.3%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品牌里位列第一。
目光转到国内上市的化妆品品牌公司,这五家公司合计份额约为15.54%。丸美走眼霜的高端产品路线,定价较高,但是业绩表现并不是很好,比不过主打功能性护肤的华熙生物,后者单价是五个品牌里最高的,销量增长的也最快,但是随着透明质酸的平价化趋势,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有望重新被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