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提防“散场效应”
任何事物都经历着一个由萌劳,到初生,到发展,到兴旺,最后衰亡的过程,这是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积否认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尤其是事物在盛极而衰的转折期内,大多数入都沉浸在对即将转衰却仍显旺盛的事物的无眼留恋甚至是迷信中,心中阻抗着感事即将幻灭的倾向与趋势:如同一幕在大剧场中正热闹上映的精彩的歌剧,越是临近刷终,刚情越是扣人心弦,由不得不让入留恋。但是,剧情总是在被推向最高潮,最商有玄念的时候被收关,被体止的。而且“剧终人散”谁都无法回避,即使带者欣赏艺术的唯美缺憾,也改变不了大家按先后次序离开剧场,该夜宵的夜宵,该睡觉的睡觉的事实,这就是所谓的散场效应,印事物越是临近高潮或极盛时的转折期,越是临近即将曲终人散的尾声,却愈发让人觉得留连往返,显得意犹未尽。
如果我们把股市大盘指数或某挡股票的股份,由低到高不断演绎涨升行情的过程比作一首曲子或者是一出剧目的话。大盘或个股放出天量之后。创出天价的情景,会多么让持有者欣喜,又会多么让空仓者感到郁闷和焦虑,这又多么像一首曲子或一出刮情演绎到最高潮,而扣人心弦地让观者感到心淘澎湃啊!如果我们在股海搏击的过程中,面对类似的情与最,不能有意识地和自觉地提防这种“散场效应”的话,很难不被新高之后还会有新高、涨了之后还会再涨的表象所迷感,而要么是不能及时退出“喇场”、在创出新商处减磅甚至空仓,要么是被困“剧场”而不能像赶下一出在别处上演的好剧目那样,如期赶上下一被上升行惰的到来,而踏乱了节奏,错失了机会。忽视“散场效应"面导致股市中的误操作,后果会很严重,不得不慎,不得不防啊!
戏如股市,而对激扬跌宕的、恍如剧情的牛熊行情,识不破由盛转衰,由涨转跌的转势信号,多不透“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真谛,要想成为股海中的弄潮儿常胜不败,还真的不行!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去剧场看电影的经历,即使一时回想不起来。也不打紧,下次还容许我们留心观察,我们曾看过或今后仍将继续看到的情景会是什么呢?我们当然全看到以下四类观众:(1)精明的观众总是在剧情达到最高潮,即爱情片中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是枪战打斗片中正终于压过邪时,他们会早早地离开座位,快快地走到既可以看到电影屏幕,又不妨碍得以使自己尽快退场的通道出口处,成为提早做好准备的智者。这占1一2成:(2)虽慢一拍但仍显得很稳妥的观众,他们大多会在电影剧情结束之后出现片尾字幕时,才会离开座位,随大多数观众一块退场,这部分群体占全场观众3一4成:(3)反应稍慢仍显意犹未尽的观众,大多会等到电影片尾字幕放映结束之后,最后出现“Theend"字样后,才会知道“GameIs0ver",剧情终于彻底结束了,不得不退场了,但这时出口处因人群退场中的拥堵,而显得较为拥挤,错失了及早退场,尽早离场的先机,这部分群体要占到全场观众的2:一3成;(4)最难以理喻的观众,要算足错过了按时入场看完剧情的个别人。他们总是慢人很多拍,总是姗媚来迟,非得要等到即将曲终人数时,才晓得要进场看戏,且欲罢不能,即使大家都已退场了,他们仍深陷于剧情中,或为看不到完整的剧情而苦恼,或为即将被保洁人员清场而焦虑,而深受前述的“散场效应”的苦恼,而成为最不幸、最倒霉的少数群体。
股市每一轮上涨扬升的行情中又何尝没有类似于以上四类观众、群体的投资者呢?
对应于“散场效应"中的第一类观众,股市中极少数明智的投资者懂得“没有贝跌不涨的股市,更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该涨的时候挡都挡不住,该跌的时候就是托也托不了,因而风险、忧患意识常留他们心间,从而确保了他们能思危则安,思亡则存,见到天量和天价之后,就不再有什么非分之想。在长线组合做头,均线死亡交叉之前他们早已抛空了股票,即使有也最多保持1/3一1/5的仓位,该旅游的去旅游,该潇洒的去蔬洒,就像退到剧场通道出口处的精明观众一样,进退两易。这部分投资人士只占整个投资者队伍的一成左右。
对应于“散场效应”中的第二类观众,股市中有少部分较为自律、严格按技术指标操作的投资者。相较于精明的投资者而言,总是缺乏顶郁转势前的提前量,而显得慢了一拍。他们总是要等到短期均线与中期甚至长期均线彻底死叉之后,才决定空仓或减仓,操作风格有点像非要等到影片字幕出现的观众,缺少的是灵动。这部分投资人士只占整个投资者队伍的一至二成左右。
对应于“散场效应”中的第三类观众,股市中有不少存有侥幸,误操作频率较多的投资者,缺乏研判趋势、判断顶底的功夫,往往在出现明显的顶部转势信号时,仍存有幻想,认为乎中持有的股票能不能、会不会再创新高,重续升势。但长阴贯顶的事实最终无情地敲碎了他们心存的梦想,他们往往在顶部形态已明显出现,均线系统完全发散并星空头排列之后,才知割肉停损,可这时股价已在多杀多中至少跌去了30%。结局和退场时遵到拥堵甚至拥挤的倒霉观众又有什么两样?这部分人士要占到整个投资队伍的四至五成左右。
对应于“散场效应"中的第四类观众,股市中确有极少数误判形势的投资者,会错把顶部当成中继上升形态中的腰部位置,仍敢加仓甚至满仓,结果被无情地套死在顶部,最后股价被腰斩在底部而损失惨重的,正是这少数群体。正是由于他们的迷信和盲动,才导致他们成为股市大鳄们刀俎上的鱼肉。他们的误操作,正是出错于该入市的时候少买甚至不买,而该退市的时候却敢多买甚至大买,这不正是“散场效应”中大家都离座退场后却又有少数人执意要继续看影剧的、倒霉的观众的真实写照吗?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影剧院的观众,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爱逆势而动:等待他们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无非是时间和体力上的空耗,精神上无尽的烦恼。
反躬自问,我们在以前的操作中,风格像“散场效应”中的哪一类观众呢?今后又决心争取成为分析、对应和比较之后的哪一类投资者呢?相信,每一位投资者都会以自己的特殊经历写就不同的答案。但愿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