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股票的升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介入的资金量的大小来决定的,主力动用的资金量越大,持有的筹码越多,日后的升幅越可观。而一些主力持有流通筹码往往不足20%,操作上往往浅尝辄止,投资者见涨追进时股价已经见顶,参与价值不大。那么,如何估算主力仓位轻重呢?既然我们无法打开主力的账户看,不妨通过其他方法来判断。
1.根据吸货期的长短来判断
对吸货期很明显的个股,简单算法是将吸货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货期,即可大致估算出主力的持仓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从等式看,吸货期越长,主力持仓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主力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上市后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黑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不经过充分的吸货期,其行情往往难以持续,例如科龙电器上市第二天即涨停,之后很快回落;哈空调上市第二天也出现涨停,华菱管线、丰原生化、华西村等,这些个股也仅有一两天强势。可以说,没有经过主力充分吸筹期,行情必然难以长久,投资者对多数新股不妨等其整理数个月之后再考虑介入。
2.根据换手率来判断在低位成交活跃、换手率高,而股价涨幅不大的个股,通常为主力吸货。期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全柴动力成交放大,两个月成交8400万股,换手率超过100%,而期间涨幅仅20%左右。类似的个股如津百股换手率即超过100%,当月涨幅也仅10%左右,该股在相对弱市中表现出色。“量”与“价”似乎为一对互不甘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价”必会紧紧跟上“量”的步伐。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等待其“奋发图强”、“后来居上”的机会。对刚上市的新股是否值得参与,可重点关注其上市后的换手率。
3.根据大盘整理期该股的表现来分析
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老主力卷土重来,或是主力边拉边吸,或是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主力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长城电工1998年上市后逐波下行,吸货期不明显,5-6月份的拉升明显属于主力行为,7-9月份大盘基本处于调整期,而该股6月底在12元附近,9月底依然固守在12元附近的整理区,跌幅小于大盘,主力介入程度深;再看该股流通股达8000多万,对这样的偏大盘股主力也“调教”自如,持筹量可见一斑。
4.根据上升过程中的放量情况来判断
一般来说,随着股价上涨,成交量会同步放大。某些主力控盘的个股随着股价上涨,成交量反而缩小,如康达尔、亿安科技、南通机床、红星宣纸等上涨过程中成交量反而萎缩,这些个股后市表现有目共睹。对这些个股可重势不重价:主力持有大量筹码,在未放大量之前即可一路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