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方面,如发生自然灾害,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有关股票的价格下跌;反之,如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由于投入大量增加,对相关物品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相关股票价格的上升。因此,投资者要有预见性,判断要准确。虽然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是很有操作性,但至少在灾害发生后不能自乱阵脚,而要追踪政府的救援工作,以及相应的重建计划及其实质的进展,以此作为股票选时的依据。
股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的中国股市:带着口罩在营业大厅中,眼看着沪指从1510点起步,在4月16日上触1649点,兴奋的情绪还没有被点燃,情况急转直下,于是,到了月底,终点又回到起点附近。4月,凡是受非典影响的行业,如交通、航运、旅游、商业等,其相应的股票价格也处于下降趋势,而与预防和抗击非典有关的医药甚至纺织业,成为4月的股市之星。可见,“非典”(SARS )对股市行情造成的影响显然超出人们预期,就短期而言,这一事件在市场中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但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比较有限,并且它不至于对市场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从比较大的方面来讲,“非典”显然对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世界范围看,不少研究机构由于这一事件,纷纷调低了对当年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预测值。
从国内来看,国家统计局官员在早期介绍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非典”对中国经济肯定有影响。其中,对投资的影响相对不是很大(对外资在华直接投资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对消费将会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卫生部官员宣布当年“五一”长假取消,并且还表示,宁愿牺牲一些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无疑是利空消息。
从“非典”对行业的影响来看,受到影响的行业主要有:零售业、旅游酒店、交通运输、食品和饮料、房地产和银行等。其影响我们可以从媒体报道和上市公司公告中明显感受到。
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受到“非典”的影响是与宏观经济趋同的。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对未来预期的影响,人们的恐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其中不排除某些力量趁机炒作。人们由于恐慌而大量抛出股票,聪明的投资者在这种类似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把握宏观经济脉搏,抓住时机进行反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