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日开始计算9月行情还剩三个交易日,随后就将迎来国庆中秋双节的长假。老生常谈,到底是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从历史表现来看,国庆节前市场大多呈现调整行情,而节后大多反弹,但由于长假期间欧美股市等不确定性因素犹存,建议持半仓过节为宜。从历史数据来看,国庆长假前,市场表现一般都比较清淡,多数情况下都处于缩量下跌状态,今年也不例外。最近一周市场整体走势疲弱,两市成交低迷,沪指单周跌幅逾3%。根据招商证券统计,2000年以来,上证指数国庆节前10个交易日和前5个交易日市场下跌概率均超过60%,就单年情况看,国庆节前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跌幅最大的一年是2009年,跌幅达8.38%;前5个交易日跌幅最大的是2015年,跌幅达4.17%。此外,根据统计,最近20年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为65%,10个交易日上涨概率为55%;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幅度最大的是2010年,涨幅达8.43%;节后10个交易日上涨幅度最大的也是2010年,涨幅达12.35%。
技术分析:上周五市场依旧呈现弱势调整,盘中两市板块再现局部轮动,金融板块盘中护盘迹象明显,市场下行寻求技术支撑明显,上证指数缩量收跌0.12%,创业板综指跌0.29%,全周上证指数、创业板综指均累跌超3%。沪市日线MACD指标处于绿柱加长的形态,KDJ指标今日掉头向下并形成死叉,这些指标提示后市日线上仍将继续震荡。上周五中小板市场地量窄幅震荡,到收盘时,中小板指微升0.12%,中小板综微跌0.09%。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板指的日线MACD,在过去51个交易日里全线飘绿无一收红,逼平了2006年6月7日-8月16日以来的最差纪录,也是该指数开设以来的最差纪录。 上周五中小板指收出的这根地量收涨的阴十字星,表明空头抛盘临近尾声。下方90天线无疑会成为多头重兵把守的阵地,不可能让空方轻易地将其拿下。周K线上看,20周线也将于本周逼近90天线的位置,将形成共同的支撑。因此本周初即便有跌势,空间也相当有限。从中小板指日线图上看,若前期低位8412点不被跌破的话,则双底理论值将指向9300点也就是前期平台上沿;即使不慎被击穿了,日线底背离也有利于该指数探底回升。从中小板指历史数据来看,曾多次出现过MACD连续绿柱30个交易日以上的情形,其随后走势多多少少会有涨势,甚至有可能走出中线级别的上升行情。而就历史上最漫长的MACD连续绿柱案例,即2006年6月7日-8月16日之后,便是一段长达一年半之久的大牛市。因此中小板指短期形势不可能太悲观,阶段性升势正在酝酿。国庆之后,市场到底下跌的概率大,还是上涨的概率更大。如果从历史数据看,如果9月行情清淡,持续调整,那么国庆之后往往会有反弹出现。从这个角度考虑,保持五成以上的仓位,持股过节并不是不好的选择。另外,既然现在市场情绪已经跌到冰点,那么国庆之后,说不定就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所以即便这周三个交易日大盘继续维持弱势调整,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进一步降低仓位了。以去年国庆节前的行情为例,市场从9月12日开始持续调整,一直调整到9月30日。如果在这个时候,你选择持币过节,卖掉手中的股票,那么国庆后大盘的强劲反弹,基本与你就无缘了。由于当前处于从流动性驱动到经济基本面驱动阶段,估值性价比将成为市场考量的重要因素,而三季报预告将对估值合理且业绩改善的领域形成正面催化,因此需关注节后密集披露的三季报预告情况。
综合分析:国庆节前市场调整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资金面季节性收紧,导致市场成交量萎缩;
二是绝对收益投资者提前锁定年内收益;三是长假期间容易出现海外风险对市场造成扰动。因此,当前投资者不宜操之过急。国庆长假期间投资者需要关注两大风险点:一是长假期间欧美股市下跌的风险,二是海外疫情会否进一步扩大。节后哪些重要事件将影响市场?首先,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将拉开帷幕,目前已预告三季报公司预喜比例逾四成,三季报将对上市公司股价形成较大影响;其次,19届五中全会10月将召开,其中主要议程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节后“十四五”规划可能带动一波全面行情,此前,第三代半导体、光伏风电等“十四五”概念股已提前被炒作。
热点前瞻:国庆长假即将来临,部分投资者担忧各类不确定性,更倾向于“持币过节”,特别是2015年以来,随着海外资金配置A股的规模越来越大,节前减仓避险和节后加仓的特征更加明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下周即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5周年。新疆具有旅游、矿产、农业等方面的先天资源禀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下,新疆的基建和资源开发是政策支持重点。例如,个股关注300588熙菱信息。熙菱信息作为大数据智能应用服务提供商和智慧城市建设商,一直把数据资产视为塑造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和创新驱动力,并致力于推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为此,熙菱信息不断完善大数据产品与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越来越精准的城市服务。未来,熙菱信息将继续以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深入挖掘行业痛点,突破创新,推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进步,助力当代智慧城市建设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