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评,不足1400亿,沪指走出行情启动以来的量能新低,至少目前看,成为了调整以来的地量。A股老话讲地量之后有地价,这成为很多投资者期待市场走出反弹的核心理由。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其实可以对比A股历史上最典型的几次地量的时间点。
2007年5月30日,A股经历了“530”暴跌行情,当日上证指数成交额达到了2713亿元,创下当时的历史新高。尽管此后上证指数继续上涨了5个月,但成交量却再也没有回到峰值水平。随后,经过一年的持续暴跌,上证指数直到2008年10月28日才见底,当日上证指数总成交额为398亿元,近5日成交量均值为252.77亿元,不足2007年5月峰值水平的十分之一。但10月28日并非是08年熊市的地量,真正的地亮出现在1个月前的9月9日224亿。换句话说,地量之后的一个月,市场出现地价。
2009年8月4日,A股经历了9个月的短暂牛市后,上证指数在3478点见顶,就在几个交易日前的2009年7月29日,上证指数成交额达到2969.26亿元,也是此轮小牛市的峰值。随后A股经过近一年的震荡下跌,在2010年7月2日见到阶段低点2319.74点,成交量萎缩至430亿元,这一成交量仅为前期峰值(2969.26亿元)的七分之一左右。随后A股自2319.74点持续反弹了四个月,于2010年11月11日见顶3186.72点,此时上证成交量最高冲至3065.09亿元。应该说2010年的地量几乎是伴随地价同时产生的
2010年11月11日,上证指数阶段见顶后一路震荡走低,直到2012年12月4日才见到1949.46点的“解放底”,其成交量一度萎缩至331.8亿元,不到顶峰时期的九分之一。不过此“解放底并非真正的大底。股指反弹仅持续了2个月,就再度下挫,直到2013年6月才见到“钱荒”利空引发的“黄金坑”。期间上证指数从见地量到见底部,用时7个月。
类似的情况事实上在2018年的调整中也再次出现,地量出现在9月17日的869亿,但随后市场继续回撤接近10%,至2440点低价出现终于形成企稳。
大家看到地量之后市场确实出现地价,历史的低点往往是与成交量低点共生的关系。但显然从历次重要的历史拐点来看,这种共生却并不一定同步。历史上两次最有效的量价低点的同步,分别出现在10年7月和12年12月的两次触底过程中。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明白——为什么这两次地量之后很快形成了真正的低价呢?
其实很简单——本质还是要看后续的成交量变化。我们之所以关注地量在于全市场人气和成交量的变化,地量的出现代表着人气进入冰点。但地量出现后市场往往面临着两种选择,人气的停止不动或者人气的快速恢复。如果市场交投意愿始终保持低迷态势,那么自然地量之后股价或者指数还要有漫长的寻底过程。13年钱荒后以及18年全市场信心涣散之后的漫长寻底就是如此。但如果人气快速复苏,则成交量一旦出现爆炸式的放大,则地量之后地价也会马上现身。
回归到今天的行情也是如此。沪指在周二形成地量,我们认为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安全区间。但接下来行情能否形成反弹,或者说能形成什么级别的反弹,就完全要看成交量的配合,因此我们横向对比了整个A股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地量时刻,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地量之后只有看到快速的放量才是大家勇敢放大仓位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