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投机冲击理论进一步分为Krugman的第一代投机冲击模型和第二代自我实现的投机冲击模型。
①第一代投机冲击模型
第一代投机冲击理论认为,外汇危机发生的土要原因是经济基本面(fundamentals) 的恶化。因为该理论是在众多外汇危机理论中提出时间最长的传统理论,所以被称之为第一代理论。它是由Krugman(1979)首先提出、并用以解释1970-1980年在南美地区发生外汇危机原因。
假设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由于过度追求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发生财政赤字,且弥补赤字的措施会进一步1发通货膨胀,则该国货币将面临贬值压力。一旦由市场决定的隐蔽浮动汇率水平高于政府决定的固定汇率水平,投资者预期可通过投机冲击(speculative attacks) 获利时,因此他们开始抛售本币并买进美元。对此,中央银行为维持此前的汇率水平,开始抛售所储备的外汇。
若因这种投机冲击的缘故,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额被迫减少至警戒线水平,那么中央银行只能是下调汇率或者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如上:所述,第一代投机冲击模型在影响隐蔽浮动汇率的经济基本面的恶化中寻找外汇危机的发生原闪。除上述的财政赤宇和货币量增加外,该模型所考虑的经济基本面因素还包括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物价上升、经常项目收支恶化等。
②第二代投机冲击模型
第一代模型被认为是适合解释1970年围绕宏观经济条件较弱的巴西和阿根廷所发生的南美地区外汇危机的理论,并且到1992-1993年欧洲外汇危机发生之前,该模型一直得到广泛的支持。很多学者均同意如果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符合已固定的汇率水平,就会发生投机冲击的观点。
但是在经历1992年欧洲外汇危机和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的过程中,经济学家认识到第一代投机冲击 模型具有局限性。这是因为,虽然很多欧洲国家和墨西哥都实施了较坚挺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仍然受到了投机冲击。基于这些观察,第二代投机冲击模型开始登台,提出第二代模型的学者有Eichengreen, Rose and Wyplosz (9939,1995),0bstfeld(995), 0bstfeldand Rogoff(995)等。
第二代投机冲击模型主张由于外汇储备额的不足等原因,经济基础环境可能进入“危险领域(crisis zone)" ,这时,是否发生外汇危机,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情况。若市场参与者对汇率快速上升的预期占优势,则会造成汇率急剧上:升,但是如果汇率会持续稳定的预期占优势,那么汇率就不会上升。
所以在第二代模型中,外汇危机会展示其自我实现的投机冲击面貌,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lbria) 也可能存在。多重均衡是指经济基础环境属于危机范畴时,按市场参与者的预测,发生或不发生外汇危机的两种可能性。
从过去成为投机冲击对象的货币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采用固定汇率制或准固定汇率制的货币成为主要冲击对象。第二,与经济基础面相比高估的货币受到了冲击。第三,远期外汇和即期外汇等流动性强、且可容易进行大量交易的货币易受冲击。第四,资本往来自由化已达到相当程度,特别是离岸金融市场中对非居住者没有借贷限制的货币会成为主要冲击对象。
③资本外流危机理论
进入90年代之后,发展中国家资本自由化进程加快,伴随世界资本市场的整合,国际间资本转移也趋于频繁。大规模流入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在短时间内集中流出,将引发银行及外汇危机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但是上述第一代以及第二代模型理论未能充分说明与外汇危机相关的这些资本流出现象。资本外流危机理论是指通过非直接投资形式,即金融机构的间接金融形式大规模流入的外资突然之间流出,从而引发银行危机和外汇危机的理论。代表性研究有Goldfain and Valds(1997) 。
资本外流危机理论解释外资突然流出的原因很多。首先,正如投机冲击榄型所解释一样,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会引发资本外流危机。假设,某一国家为筹集经济发展所需的投资财源和解决国际收支亏损,因此增加在海外的借款规模。若经济发展和出口顺利,则不会发生于偿还外债相关的问题。即使是偿还外债方面发生问题,只要政府保证其支付、日可以延长到期期限,也不会发生外汇危机。
但是,受政府默认支付保证保护的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在没有任何谨慎的风险评估之下,肆意扩大海外借贷规模的道德风险现象也会发生。与外汇储备领相比,其短期外债比重越过一定水准,出口受对内外环境变化逐渐萎缩等宏观经济条件一旦被恶化,则国际债权银行会对该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产生怀疑。一旦在某时间段,他们同时要求偿还到期债券,外汇危机随之就会发生。
按照资本外流危机理论的解释,即使宏观经济环境没有恶化,也会因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而发生资本流出现象。若外国投资者开始收回某-国家银行的资金,则其他外国投资者会认为该国银行倒闭的可能性较高,并开始挤兑其资金,从而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出现象。
外国投资者因某种理由,预测该国货币会贬值,则在早期时候就开始收回其投资资本。其理由是若货币被贬值,受汇率急剧上升的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国内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将会变低。这样金融机构会因此出现不良贷款,外国投资者收回其投资资金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如上所述,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集体行为或其他偶发因素的影响都可以引发外汇危机,这就是资本外流危机理论与投机冲击理论的不同点。
④投机冲击理论和资本外流危机理论的比较
如上所述,投机冲击理论和资本外流危机理论对外汇危机发生的原因都有不同的观点。前者强调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后者则注重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因对外汇危机发生原因观点不同,两种理论预防或克服外汇危机的政策性处方也各不相同。投机冲击理论认为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是防止外汇危机的最佳方案,发生外汇危机时,倾向于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政策方向。东南亚外汇危机之后,IMF与各相关国家协商并提示的政策性处方的最大重点就是依据财政紧缩及货币紧缩政策,进行稳定的宏观经济指标管理。
与此相反,资本外流危机理论的重点在于防止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改善国际监控系统,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功能等微观性制度的改善。加强国际金融秩序或维持金融机构的健全性,对防止大规模资金外流局面非常重要。
但是亦不可理解为上述两个理论是必然相互排斥的。因为外汇投机冲击和暂时的资金外流现象可能同时或先后顺序发生。也就是说,若国际金融市场中发生暂时的资金外流现象,则发生外汇投机势力对该国货币冲击的可能性很大:若外汇投机势力冲击一定的货币时,资金也有可能会暂时外流。
还有,在这两个理论解释中都强调了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可能会成为发生外汇危机的原因。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可能会引起外汇投机势力的冲击(投机冲击理论),也可能会带来急剧的资金外流(资本外流危机理论)。这说明最终要防止外汇危机,运行稳定的宏观经济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