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一般在保险投资上的花费比较多,但有时难以达到最好的保障效果。究其原因,中产家庭在购买保险时容易陷人的七大误区让人深思。
1、买保险自定规划,不问专家
很多已经“财务自由”的中产家庭会选择由自己决定购买产品,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例如养老保险,不少人认为不必过早开始规划,但其实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考虑养老保险不仅产品费率低,而且有更多的选择。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健康险,如果家庭不能在该阶段中全面规划健康险产品,那么到了50岁之后,即使保险公司同意承保,也会出现高额的加费情况,甚至发生保费和保额的倒挂。
2、买保险却不看重保障效果
虽然很多人有购买保险的意识,但是对于购买什么产品却意识混沌。很多人会主动找代理人谈保险,但是最后还是将重点落在收益上。本质上他们看重的还是投资,而并非保障。实际上,如果说投资是“锦上添花” ,那么保险就是“雪中送炭” 。两者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3、给财产买保险,不给自己买保险
在中国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问题,很多中产家庭对大宗财产投保意识浓厚,会主动为车、房产购买保险,但往往个人连最基本的意外险都没有。投资大众往往过度重视财产本身,而忽略创造财产的个人。
4、三口之家保费乱分配
对于家庭中给谁买保险应更多,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而言,男性是家庭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男性热衷于为妻子、孩于、老人购买保险,却单单忘记自己。这种方法看似为家人考虑,实际上不仅忽视了自身价值,也没有意识到如自己遭遇风险将会给家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5、保险覆盖面不够
当家庭处于稳定期时,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保障的全面性。即使过去没有买过任何保险,也应该在这个阶段中尽量全面覆盖;如果过去已经有了一些保险,那么可以在险种上拾遗补缺,或是在原有程度上加保。而对于一些家庭收入不高,过去又没有保险的家庭而言,首先应该做到意外、寿险、养老、重疾的全面覆盖。宁愿降低保额,也不能有遗漏!
6、认为保险能够抵御通货膨胀
有的保险产品会将抵抗通胀风险作为卖点,虽然分红险以及万能和投连产品可以部分规避通货膨胀,但是由于收益率有限,所以无法规避所有风险。
7、认为买保险可以“劳永逸”
有很多人认为一次性购买终身保险就可以一生无忧,这种想法其实也是误区。虽然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保险期间为终身,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升,原保额往往会不够用。例如十年前保额为5万的大病险,放在如今的医疗费用面前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