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组合投资应避开的误区
投资人不妨从整体角度检查一下自己的基金组合是否存在以下这些误区:
一、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
投资不能无的放矢,但时间久了,投资者很容易忽略某项投资的存在目的。股票基金通常扮演着资本增值的角色,而投资于债券型基金或者准货币市场基金往往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投资者可以不追随成长型、热门股票、增加其在组合中的比重,但一定要清楚自己持有的组合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例如,要确保五年后当你的子女获得大学入学通知书时,你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完成学业;又如,出于10年后退休养老的考虑,投资者希望这段期间基金的组合收益能够超出通货膨胀率4%以上。因此,投资人应仔细思考投资目标和投资需求的优先顺序,以及原先的目标和需求顺序是否发生改变。如果组合中某项投资不能实现目标,应考虑将其更换出局。
二、没有核心组合
如果投资者持有许多基金却不清楚为何选择它们,则其基金组合可能缺少核心组合。针对每项投资目标,投资者应选择三至四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其资产可以占到整个组合的70%至80%。在境外许多投资者选择大盘平衡型基金作为核心组合。
三、非核心投资过多
核心组合外的非核心投资可增加组合的收益,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风险。如果投资者投资过多的非核心部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过高的风险,而阻碍了投资目标的实现。
四、组合失衡
好的基金组合应是一个均衡的组合,即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投资的表现各有高低,如果某些投资表现得特别好或特别差,会使整个组合失衡。例如,组合原有的资产比例为中期债券占25%,小盘成长股占10%和大盘价值股占65%。如果小盘成长股大涨,可能使组合中小盘成长股的比重大增。投资者应定期调整组合的资产比例,使之恢复原有状态。
五、基金数目太多
如果持有基金数目过多,投资人看着冗长的基金名单,往往会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不妨借助“该基金能否充当组合中的某个角色”的标准进行筛选:该基金是充当核心投资还是非核心投资?如果是核心投资,其所占比例是否比其他非核心投资高?通过资产的重新配置,投资者可使组合中的基金数目减少而增加各基金的比重。
六、同类基金选择失当
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是什么风格?投资者是否持有过多同类风格的基金投资者可将持有的基金按风格分类,并确定各类风格基金的比例。某类基金的数目过多时,应考虑选择同类业绩排名中的较好者,而卖出排名较差者。
七、费用水平过高
如果两只基金在风格、业绩等方面都相似,投资人不妨选择费用较低的基金。从较长时期看,年度运作费率为05%的基金和2%的基金在收益上会有很大差别。
八、没有设定卖出的标准
投资者应设定卖出基金的量化标准。例如,投资者可以接受15%的损失,但20%的亏损会令其寝食不安。此外,如果更换基金经理,投资者是卖出基金还是将其列入“观察名单”?投资者衡量基金表现的业绩基准是什么?投资者可接受基金收益低于业绩基准的最长期限是多长?投资者还可结合自身需要设计其他标准。
针对上述误区,专家的建议是: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基金亦不例外。要想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投资者应坚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力、期望收益率等设计合适的基金组合。
首先,要根据风险承受力确定明确的投资目标,选择3至4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通常,大盘平衡型基金较适合作为长期投资目标的核心组合。而短期和中期波动性较大的基金,则比较适合作为短期投资目标的核心组合。投资者不妨集中投资几只可实现投资目标的基金,再逐渐增加投资金额。
其次,在核心组合之外,可购买一些新兴市场基金、行业基金,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并增加基金组合的收益。同时,由于小盘基金比大盘基金的波动性大,因此也适合进入非核心组合。也就是说,核心组合是大盘基金,非核心搭配则是小盘基金或行业基金。但这些非核心组合的基金具有较高风险,对其要加以限制
对于组合中各基金的业绩表现,投资者应定期观察,将其风险和收益与同类基金进行比较,并适时更换。
此外,基金组合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譬如,缺乏明确的投资目标、没有核心组合,以及组合失衡、基金数目太多、没有设定卖出的标准、同类基金选择不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