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参与市场的活动中取得相对的胜算呢?乔治·索罗斯说过:“如果你精心地构造自已的假说,你将能够始终不断地取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成就——假使你的独到见地并非过分地偏离市场。”可以把构造假说理解为洞察和评估市场形成趋势的可能性并付诸检验。为便于叙述,如果构造假说获得成功,就说是抓住了核心问题,否则不论假说完全失败还是有待继续检验,都说是遇上外围问题。这样,从做单的视角看,核心问题是做单所针对的问题,而外围问题则是做单难免遇到的问题。须注意的是,纯粹从观察者的视角看,核心问题在最后一个外围问题尘埃落定后出现。
每次下单总是我们针对市场做出反应,市场却从不针对具体的投资者,但我们似乎仍未尝够随机行走的滋味,原因很简单,市场握有裁判权,对此我们只能服从,有时市场只是做出了某种裁决的暗示,就使缺乏主见者遭到两面挨耳光的境遇。如此看来,所谓“在盘整的市道里高抛低吸”之说法的肤浅与轻率变得明显起来,因为这样做首先放弃了遴选品种的权利,其次也放弃了选择时机的权利,自置于与市场争强好胜的境地,孙子曰“败军先战而后求胜”,结果可想而知。
实战的体验是,切入核心问题时的感觉总是漫不经心,意识到的时候差不多该离场了,但是,遇上外围问题时却常常走势萎靡,核心问题尚早。更糟糕的是,如果“核心问题”只是臆想,仅当实质性破位发生时才能确定。所以,在走势萎靡之际,及时意识到只是遇上外围问题因而洞若观火地甲仓,才是导向胜算最富质性的技术举措。有时市场会出现可行性明显的介入点,可以相信,此时介入遇上核心问题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所以,缺乏对外围问题的敏锐意识和处置外围问题的市场技能将给核心问题带来无尽的困扰,因为核心问题似乎只能靠触发了事;相反,自鸣得意于市场技能而没有构造假说一尝试核心问题,等于是以外围问题代替核心问题,则又回到前面所说的与市场争强好胜的状态,即取败之道。这样看来,一开始就把“争取操作的灵活性”作为做单的考量之做法甚为可疑,这会使做单像是“在浅层面上蜻蜓点水”,往往是“点不到要害却反被粘住了脚”。
构造假说与市场处置技能如何相得益彰,这又涉及到运筹问题。事实上,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完全排斥运筹的,可加入的运筹成分越多,遇上外围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运筹自身没有质性,所以要特别注意切合实际,曾有多少操作是被惬意的运筹“哄骗”出来的;反过来,在不可多得的历史性行情中,沾沾自喜于惬意的运筹者反而最容易被排除在外。单纯的运筹易进入这样的误区:模糊却偏偏喜欢求全的博弃,要不就是因不胜其烦而对臆想的单行道投是非票,实际上这是小概率的两端,中间还有甚多的可能情形。但如果建立在核心问题与外围问题关系的基础上,运筹变得清晰起来。一方面,可以看到,外围问题在核心问
题的支持下,使得心理价位临危时不至于因想象的危险而平仓,但也会在旁人明显看出该离场的情形因“核心问题”实现的前景而赖仓;另一方面,核心问题在外围问题的支持下,使得对难以避免的遇到的假核心问题支付的代价碱少,但也会在该大刀阔斧地采取行动时因害怕技术性不利而却步。
或许有人会说,何必分成核心问题与外围问题,只要经常做出正确的反应即可取得成功。但是,据笔者观察,在市场运行中经常会在局部出现“技术悖反现象”,原因是合乎目前市场主流平均形式的品种的行进潜力可能已被过度挖掘,其调整的要求却被掩盖起来;而遭到目前市场主流的平均形式冷落的品种的调整进程会被催熟,而其行进的要求却在暗中蓄积。根据效率市场原则,这种“技术悖反现象”出现的概率将趋向50%,不必算上对市场裁判权的畏惧,即可知道,“聪明的市场小子”的“操作经历”是站不住脚的。
无论如何,导向胜算最根本的基础是构造假说的成功率,这取决于构造者对市场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如果轻视市场处置技能的辅佐,市场参与者多半是历尽大喜大悲却难有建树。技术分析的三大原则里有价格包容一切之说法,这容易引起误解,事实上,价格只不过是一切因素在此时的净效果。如果顺着“包容一切”的提示考虑,那就必须评估核心问题与外围问题两种作用的净剩余。换句话说,不必分成两种问题一这在前面已予反驳。虽然外围问题与核心问题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但据笔者观察,更多的时候它们像两列互相穿行的波浪那样在彼此干扰后仍能“各执已见”,只要核心问题仍能成立,外围问题就会很快在兑现后消失。外围问题与核心问题并不对称,笔者不怕附庸风雅,把基于核心问题与外围问题的操作手法叫作“偏对冲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