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发现股票投资价值的招数没什么了不起:一是发现被低估的品种;二是发现具有持续成长性的品种。巴菲特的策略,就是“买入并持有”。简单、有效、有吸引力。但是,在中国,没用处。为什么?
首先、中国股市还年轻,22岁而已。上市公司尚无足够多的“长期股”。中国A股市场中有多少公司可以让投资人持有10年?研究显示,近10年来,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保持持续增长者凤毛麟角。在伯克希尔最新的持股名单中,约有9只的持有时间已超过5年,其中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公司的持有时间均超过18年,华盛顿邮报的持有时间甚至已达39年,几乎是中国证券市场年龄值的两倍。实施巴菲特“买入并持有”的简单策略,对目前的中国投资人来说,是不可能达成的任务。
其次、上市公司,只想圈钱不想分钱,“长期持有”就意味着“无成本奉献资金”。借壳、资产注入等外延式增长是中国A股主流,鲜少A股上市公司依靠内生增长实现市值规模的持续扩张,大家都在比谁做铁公鸡一号。
第三、僵尸股当道,妖孽横行,何来长线股?近年来,A股开始出现一些大股东低于5%的个股。这类公司中的大股东,要么一直不断减持最终逼近零持股;要么因为重大恶
性事件被迫反复重组,最终沦为无大股东公司;要么因为主业遭遇困境,原大股东自动退出,新股东进来后热衷于资本运作,最终折腾为资本玩物。僵尸股不会轻易退市,若干年后,又还股民一个“凤凰涅槃,风光无限”的梦。
第四、自己草率决策,听消息买股,没有专业化研究的心理。我说的是我们自己的研究。巴菲特会从一个啤酒瓶盖、老婆购买丝袜以及朋友消费心理等微末之处,进行研究,发现机会。我们会吗?我们不会,下个单,买几万股,比买几毛钱的白菜还果断高效。这种态度,可不是做研究、做投资,纯粹是在撞大运啊!中国A股市场结构偏向小型股,其中,化工、机械设备、医药医疗、房地产、农林牧渔和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的小盘股比重较高。不深入研究,哪来的“买入+长期持有”的底气。
第五,投资股市,中国缺乏为投资人找钱的机制,有的只是短线资金而已。融资融券,都是为吸散户的金钱而设置的机制,不是有效的杠杆机制,中国投资人也无法搭建“长期钱”的机制,无法实现巴菲特“产业+股市”,大布局下持续正收益的产融价值链条。
在没有“长期股、长期钱”和缺乏市场化的成熟市场土壤的情况下,“中国的巴菲特”的诞生只是一个梦。赵百万、钱百万、孙百万,最后都会变成舒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