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一直认为买股票最好的时机,就是没人要进场的时候。目前经济持续不景气,股价已经来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新低点,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简单的例子:
■可口可乐2011年的本益比是16倍,1999年是47倍。
■沃尔玛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本益比是12倍,2001年是38倍。
■宝洁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本益比是16倍,2000年是29倍。
以上数字意味着对于手上握有现金的投资人来说,现在正是捡便宜的大好时机。巴菲特太了解这种情况了,他经常在股市上涨的时候卖出股票,然后坐拥现金2到3年,静待市场冷却下来,然后再买进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也就是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
巴菲特刚开始投资股票的时候,是一个十足的“价值型投资人”——亦即他会买进他认为股价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但他发现这样的做法,让他太常买到二三流的股票,于是他在1969年脱手那些股票,并在股市狂潮中静静等待。在1973到1974年之间股市崩跌的时候,他重新回到市场上,而且只买进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一流公司股票。
到了2007年,巴菲特再度认为市场已经过热,因此选择让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现金。于是当2008年股市再度狂跌的时候,伯克希尔公司手握370亿美元的现金,能以跳楼大甩卖的价格,买进美国龙头企业的重要股份。巴菲特趁着产业萧条跟顶尖企业遭受这类一次性打击的时候,让伯克希尔公司在熊市中拣到大便宜,并透过这样的交易方式,为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大师观点
“虽然如此,人们还是担心加州房地产重蹈1990年新英格兰的惨况,当时美商富国银行的股价在几个月内就下跌了将近一半。即使我们在富国银行股价下跌之前,就已经买进了一些股票,我们还是乐见股价下跌,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以新的抛售价买下更多股份。投资人如果有终身投资的打算,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也应该采取类似的态度;不必跟着盲目亢奋,股价上扬就欢天喜地,股价下跌就垂头丧气。” ——沃伦•巴菲特
“这个投资模式很简单:累积现金,找出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接着,在股市下跌的时候买进这些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听起来很简单对不对?问题在于,大部分的投资人却会在牛市的时候买进股票,于是他们的手上永远没有现金;股市一旦进入熊市,他们就损失惨重,心情郁闷;可以大捡便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现金可以买进那些好股票。” ——玛丽•巴菲特与大卫•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