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经理、大学教授的看法是,我们买入股票之后,不要卖,而是长期持有它。单单是“长期投资”,在亚洲就不知害惨了多少散户股民。
根据1999年初的《远东经济评论》报导,九个亚洲股市里,有八个国家的基金,在过去五年里非但没有赚钱,反而还将投资人的母金亏损掉不少。投资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如果输了20%,必须要赚回25%才刚好回本。如果是亏了50%,那就必须赚回100%才能回本了。这是投资人不可忽略的重点。
巴菲特也是鼓励投资人买入股票后应长期持有。但仔细注意听他所讲的,就会发现他讲这话时多加了两点。
这些公司必须是优秀的公司。全世界各地的基金经理随时都持有近百种(亚洲)甚至是上千种(美国)股票。试问:股市里,难道真的有那么多家优秀公司吗?巴菲特在马来西亚只发现一家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在美国也只敢买入十多家。不要忘了马来西亚只有七百多家挂牌公司,而美国有一万多家。
即使你没有像我这样超级保守,你也不会选到百家、千家的公司来投资吧?这种胆小、平均化,和买万字式的投资法,绝对不是成功投资家的投资概念。
只有在这些优秀公司继续保持之前我们看中的优秀状况,我们才好继续持有它们。这说明了投资不应是百分之百肯定永远优秀的。我们要一直不停地观察市场。比如巴菲特发现可口可乐在矿泉水饮料方面还未有积极发展,因此写了一封信给公司总部,希望能做这种改革。如果这个建议在未来几年内未被接受,而世界人口又渐渐地都喝矿泉水而大量减少喝可乐的话,百多年历史的可口可乐股票也应该卖出!
其实,就算是一家公司的基本优势还存在着,但如果发现还有一家竞争者也同样拥有这个优势,但股价只是它的一半时,则可以卖掉前者套利,而买入后者。巴菲特于1997年卖出大部分的麦当劳股票,买入另一家快餐业公司股票的例子就是明证。虽然巴菲特辩说这是两个不相干的买卖,他仍然觉得麦当劳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价格正确时可以买入,但也显示出交换行业股现象的存在。
如果我们发现股市里有两家几近同样优势的同行公司,股价相差不少,也不要感到惊奇。这可能是市场情绪使然,也可能是其中一家是指数成分股而另一家不是(很多基金必须买入指数成分股,因而标价较高).两种情形都是理智投资人赚钱的机会。
伯克希尔其实就是一家市场标价偏低的公司。以它身为美国历史上长期取得突破性报酬率的纪录,今日的本益比是算很低的了。伯克希尔1999年初已是股东资金最大的美国挂牌公司,但就因为巴菲特和股东的反传统(交易量少,因为股东们都是长期投资人),因而还未被列入指数成分股而使得它的本益比较低。
美国多方预测,伯克希尔将会在5到10年里被列为指数成分股,这将会提高它的股价。但在今天这个本益比偏低的环境里,的确是卖出其他同样杰出(或较低报酬率)的公司,而买入伯克希尔的时候了。比如,卖出沃尔玛、可口可乐等股票,而买入伯克希尔。